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化纤机械分会自2017年在江苏无锡成立至今已有四年,四年来,在第一届八个会长单位的带领下以及化纤用户企业和化纤机械企业的支持下,分会成功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交流,推进了化纤机械领域的科研步伐,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支撑和组织保障。
分会工作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产业五部副主任任捷代表分会秘书处从分会活动、科技工作、会员情况及其他工作、展会及出访、《“十四五”纺织机械行业发展指导性意见》化纤机械领域情况、2022年工作计划等六个方面做了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化纤机械分会第一届工作报告。
报告显示,分会自2017年12月5日成立以来,已经新吸收了23家企业入会,会员企业达70余家,并且成功举办了假捻变形机产品技术交流会、喷丝板交流会、欧瑞康-假捻变形探讨会、北京中丽-化纤长丝高品质卷绕机发展专家咨询研讨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在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及科技成果鉴定、研发中心、标准工作、碳纤维生产及应用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等科技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还重点推进了行业智能制造等相关工作,编制了《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研究2019年报告》和“面向203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研究”纺织领域技术路线图。
“十三五”期间,化纤机械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21年前三季度涤纶、锦纶等长丝纺丝机出货量约13100纺位,同比增长19.09%;高速加弹机出货量约1860台左右,同比增长121.42%。“十四五”期间,将围绕绿色生产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高新技术纤维装备、纺机企业共性技术问题、纺机企业制造升级、纺织机械标准等重点任务展开。
在展会方面,2020纺机联合展中,化纤机械企业有105家参展。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积极参与到了2022纺机联合展的报名工作当中。此外,2023年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化纤机械分会活动、科技成果鉴定及标准制修订工作也已经提上2022年化纤机械分会工作的日程。
聚焦展会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产业五部主任刘革介绍了以“变革纺织世界”为主题的ITMA2023展会概况。ITMA2023将于2023年6月8日至14日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经独家授权组织ITMA2023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参展及相关工作。报名将在2022年3月15日截止。
ITMA2023展品门类覆盖纺纱、络筒、非织造、机器和装置操作等20余项。ITMA2019曾吸引来自45个国家的1717家展商,来自136个国家的105298名观众,展出面积达220000㎡。ITMA2023将更值得期待。
刘革指出,尽管2021年6月起国内专业展会陆续举办,欧美国家7月也逐步放开,但在长途旅行限制下,各洲办展有本土化倾向,同时,也必须承认疫情反复,对专业展会举办仍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大家可以随时关注形势发展,纺机协会也会及时更新动态,保持沟通。
交流分享

盛虹集团副总经理朱军营就《双碳政策下聚酯行业设备发展趋势》进行分享。他表示,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质性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元年。2021年的限电减排政策的实施,使纺织人切实感受到了“双碳”政策实施给自身带来的巨大影响。“双碳”政策实施将带来新一轮的行业洗牌。
朱军营从再生聚酯纤维、常压可染聚酯纤维及其配套染整设备、原液着色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讲解了聚酯原料减碳。同时对能源升级减碳、设备升级减碳进行了解释。在设备升级方面可以通过聚合设备升级、纺丝设备升级、假捻设备升级、公用工程设备升级等方面考虑。
朱军营指出,“双碳” 背景下,化纤生产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将面临重新洗牌,政策实施将加速优胜劣汰;聚酯行业对节能高效、安全环保的设备比以往的需求更为迫切,能同用户密切合作,持续开发高能效、高品质设备的企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设备低能效,以低价格来市场竞争的企业将步履维艰。

研华科技(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总监顾振华作题为《打造智能制造数字的坚实基础加速企业迈向数字化升级转型》的报告。分别从智能制造风向标、数字转型的意义、智能制造技术趋势与应用架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智能制造实践案例、行业模式下的未来蓝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顾振华指出,智能装备或者装备智能化的元素及思维正逐渐革新,过去是单一设备功能价格思维,现在及未来将更多考虑工业4.0的整体价值及增值服务。智能制造需要经历设备联网、数据整合分析、全面智能化的过程,其中设备联网和状态检测是掌握生产设备、关键数据的第一步。研华科技可以进行现有设备升级、现有产线的升级,提供生产车间、设备联网解决方案,进而打造物联网应用软件平台。
通过对案例的解读,他指出,企业需要持续扩大设备、生产端的信息建设和资源投入,装备企业也需要通过智能化提升设备服务和竞争力。数字化转型将会带来业务及服务模式的变革,将重绘智能产业的蓝图。
创新驱动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产业五部业务主管叶贺就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及纺织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攻关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
据介绍,《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版)》围绕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工业基础软件、基础工艺与装备、产业技术基础,梳理我国产业基础重点领域发展重点产品和技术;为政府组织攻关提供参考,为社会资本聚焦重点投向基础领域提供指引;促使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力争3年至5年得到初步缓解,10年内得以基本解决。纺织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版)共64项。其中,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发展重点13项、关键基础材料发展重点12项、基础工艺与装备发展重点33项、产业技术基础(质量)发展重点4项、工业基础软件发展重点2项。
纺织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攻关则是按照“十四五”发展要求,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专项,实现国产纺织技术与装备的攻关、示范应用和推广。

发言讨论






作为此次会议的重要日程,与会代表参观了行业知名企业福建百宏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