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一:溢达集团研究与开发中心
溢达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棉纺织服装制造及出口商之一,业务范围涵盖棉花育种、纺纱、织布、染整、制衣、辅料、包装和零售等,年营收达13亿美金,折合港币约101亿,是纺织业内的“隐形冠军”。公司提出的口号“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这一连串“一流”的目标背后支撑的科技力量源泉离不开其研发中心的贡献。
太空育种、海岛棉基因测序、全球最细700纱线、免上浆织造、泡沫整理、中水回用、超级免烫、单向导湿、拒水拒油……,这些硬核纺织科技来自溢达集团研究与开发中心。在研发中心溢达专职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其中8%的人拥有国内外博士学位,约60%的人拥有硕士学位。研发中心自1999年成立至2021年拥有染整、服装面料研发、非水介质染色、化学分析、静电纺丝、膜制备以及膜表征7个实验室,以及1个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的检测中心。

专注公司5-10年研发支撑
开发中心专注于研究未来5-10年对集团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新产品、新技术、新领域,为集团的发展方向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集团的未来发展做技术储备。主要研究范围包括纺织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工艺革新与优化、纺织废水回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长绒棉育种技术与应用、纺纱新技术等。
自成立以来,研发中心共开发了100多个新产品、申请了190多项专利,获得各种奖项荣誉230多项。开发的免烫系列产品、PerformanceCare系列产品已成为公司明星产品,研究的多项技术已在公司生产中应用,包括免烫技术、液氨整理技术、生物酶技术、泡沫技术、数码印花技术等等。

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棉染织及后整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获批成立“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8年获批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为公司吸纳和培养高科技人才,促进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01
海岛棉基因测序项目
前面提到2011年溢达集团新疆研究与开发中心成立,其中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开展一系列围绕改良新疆棉花的研究与培育。
勇于突破的的溢达集团,不仅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两度携手合作,送棉花种子上太空,培育研发新的优良品种,更把目标瞄准基因测序。

2011年10月1日,由溢达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的海岛棉基因组测序项目正式启动,溢达集团共计资助了1500万人民币,这是全球第一个海岛棉基因组测序项目,走在了棉花高新生物技术的前沿。
2015年9月30日,该海岛棉基因组测序项目正式完成,相关论文在《自然-科学报告》中正式发表。
截至目前,通过溢达集团研发中心育种团队的不懈努力,由溢达选育并通过审定的海岛棉品种已有5个。

02
全球最细纱线
除了研究和开发优良棉种,研发中心还着眼于纱线研发方面的巨大突破。
其实,早在2003年之前,溢达就在业内首先研发出170英支纯棉纱线产品,此后又顺利进阶200英支、330英支,但研发团队并未满足,一直不断探索纯棉纺纱技术的极限。
研发天团连续200个日夜奔波于实验室与一线车间之间,攻克8个世界性技术难关,最终找到了如何将纱线做到“全球最细”的方法,并于2013年研制出世界上最细的纱线——700英支纱。

700英支纱线
这比当时最细的纱线还要细212%,用这种纱织出来的布,既有丝绸的手感和光泽,又具有丝绸所没有的“骨感”。

700英支纱织成的面料
直至目前,溢达仍然保持着全球最细的纯棉色织产品的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溢达集团在纱线研发上的巨大突破,既源自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也得益于溢达从棉花研究到成衣制造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优势,更离不开研发中心大牛们的日夜奔赴。
03
泡沫整理技术
溢达拥有纵向一体化供应链,那研发团队在棉花育种、纱线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的同时,在面料技术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
纺织流程中面料在加工过程通常以水作为介质,将所需要的化学品施加到面料上,用水多,耗能大。

而溢达却想方设法,将所需施加的化学品以泡沫为介质施加到面料上,大大节约了面料烘干过程的能耗,并实现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同时,研发团队还通过对泡沫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开发了一系列的功能性面料,如单亲单防面料、单向导汗面料、单面免烫面料等。
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面料后整理的生产效率,还能够降低40%能耗,同时还节约了水和化学品的消耗,减少了碳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保护了水资源与环境。
此项创新共申请了5项专利,4项已授权;2016年获得佛山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2016年“纺织之光”科技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获省科技奖三等奖、2018年获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研发中心还将继续研究此技术应用于其它生产流程的可行性,以进一步节能减排,同时研发更多的泡沫技术新产品;后续,还将逐渐将泡沫整理技术的成功应用经验在行业内分享、推广,为中国纺织业的节能减排及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
04
无水染色
纯棉纱线和面料一般以水为介质进行染色,染色时需要加入大量无机盐促染,染色后还需要大量水反复皂洗浮色,整个过程耗水量大,染料利用率低。同时大量的无机盐和未固着的染料被排放到废水中,污水处理难度非常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溢达开发了一套独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水染色体系。2017年,项目成功申请国家“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并获得科技部重点专项经费支持。
这一革命性的染色技术将染料的固色率提高到95%以上,实现了可控染色。同时整个染色过程节约用水90%以上,节约染色用盐100%,基本做到了无废水排放。

要说这项技术有多牛,一个词形容就是:前所未有!
它不仅实现了染色不再用水,而且让染色没有废水排放,真正做到节能减排,绿色染整,有效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给整个印染行业带来颠覆性的革新,帮助纺织印染摘掉“污染大户”的帽子。项目成果还将逐步推广到更多纺织企业,不仅为中国纺织业的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还将成为中国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之一。
截至目前,该项技术已申请23项发明专利,8项已获得授权。
05
天然染色
一直以来,溢达研发团队都在思考如何让纺织品的原材料更加绿色环保,希望能从植物里提取染料成分,制作成天然染料。
溢达花费十余年时间攻下天然染料难关,并将其成功推向市场。

天然染料来源
据了解,化学染料大部分为合成染料,其原材料为不可再生的石油产品,是不可持续的。而从植物里提取染料成分,则是可持续、环保且亲肤的。
目前,天然染料染色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10件,其中7件获得授权。
虽然是环保绿色可再生的材料,但其应用难度也较大。由于天然染料的色牢度较差,洗涤过程中容易褪色,如何提高色牢度成为研发团队未来的研究重点。

天然染料面料
来源:广东溢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