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冬奥有我 | “暖芯”助力2022北京冬奥,江苏康大让高端防寒保暖絮片实现“中国造”

发布时间:2022-01-12  阅读数:9226

冬奥有我 | “暖芯”助力2022北京冬奥,江苏康大让高端防寒保暖絮片实现“中国造”


2022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由于冬奥运动气候条件特殊,各类制式服装备受关注,既要抵御严寒、防风保暖,又要透气排湿、轻便舒适,能够满足多场景下的穿着需求。


图片


2021年12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安保民警防寒衣装完成配发,值得关注的是,这批防寒衣装的保暖“内芯”不仅打破了传统絮片保暖的特征,实现多维结构和自主蓄发热,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中国造黑科技”。


全球征集

本土企业脱颖而出得认可

 
2020年,北京冬奥组委会面向全球征集冬奥制服保暖材料,江苏康大无纺有限公司针对冬奥环境特点、着装人员结构及状态,从原材料研制入手,围绕保温、保暖、轻量化、舒适排汗等方面,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对产品结构进行创新研发和人体模拟穿着测试。 在北京冬奥组委会组织的第三方检测中,江苏康大研发的多维蓄热保暖絮片以创新的多维结构,联手产业链研制的自主蓄发热材料,突破了传统絮片单一保暖的特性,实现絮片双面功效,保暖性能提升30%以上,重量则减轻40%以上,最终在国内外十余家竞争强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冬奥制服保暖絮片全球唯一的供应商。

图片

在2021年10月召开的北京冬奥制服装备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会执行副主席张建东曾这样评价:一套轻便保暖、美观舒适的制服装备是成功办赛的重要保障,在功能上能够满足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多种工作场景的需求,北京冬奥制服装备在科技含量方面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得到了有关专业人士以及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扬。


多地测试

终得理想数据


对于防寒服,不少人对于其对其重要核心——保暖絮片知之甚少。作为保暖絮片和基础性材料——合成纤维的生产,在我国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上世纪末已超越美国,现如今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化纤总量的70%,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成纤维工业体系,许多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从跟跑到并跑,最终成为领跑,其背后是几代纺织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作为一家中国纺织企业、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运动员穿着国外品牌保暖材料制成的运动服站在领奖台上,心里很不是滋味。”采访中,江苏康大无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友林不禁感慨道。

本次成功入选的江苏康大无纺有限公司研发的多维蓄热保暖絮片,主要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志愿者的制服,冬奥公安警服防寒服中,以及用于冬奥火炬手棉服、志愿者滑雪服、车撬棉裤、颁奖礼仪服帽子、户外多功能运动外套、功能运动裤、保安等各类制服中。

图片

尽管拥有着30年丰富的保暖絮片生产研发经验,但当江苏康大团队开始着手冬奥保暖材料项目研发时,却遇到了两大难题:冬奥制服究竟是什么样子?又该如何穿着测试?

为弄清冬奥制服需要具备哪些性能,江苏康大研发团队收集了大量国外冬奥制服的相关材料,派专人到张家口、延庆等赛区了解赛时气候特征,广泛搜集信息,综合多方面因素,研制满足冬奥制服特殊需求的保暖絮片。研发人员先后前往四川稻城、亚丁进行测试,江苏康大的研发团队终于得到了理想的参考数据。


专注保暖

30年只为“暖芯”拼搏


当被记者问及成功入选2022北京冬奥保暖材材供应商的秘诀时,孙友林的答案是,“专业的企业,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情,才会在专业的领域取得成绩。‘暖芯’研发路上,江苏康大创新永无止境。”

图片

三十年的专注与累积,让江苏康大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其中不乏科技型、研发型产业链协作企业和战略合作企业的佼佼者;强强联合的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北京服装学院、上海东华大学、上海长三角非织造材料工业协会等对口高校及行业协会建立协作关系,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自主产品研发中心。

谈及未来,孙友林表示:“我们将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研制开发更多的用于各类品牌服饰、行业制服、户外运动、婴幼儿童装、健康养老等市场需求的保暖絮片,满足人们对美好衣着的需要,让康大品牌保暖絮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