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对工信部、浙江省颁布的5份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其赋能名单的几点发现

发布时间:2022-01-17  阅读数:10620

对工信部、浙江省颁布的5份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其赋能名单的几点发现


1 工信部

1.1 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

1.1.1 从入选项目看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式:集中在智能化制造和数字化管理

1.1.2 从入选项目看工业互联网赋能行业:集中石化、汽车、钢铁等不差钱的行业

1.1.3 从入选项目看应用工业互联网赋能的企业性质:集中在国资为主的企业

1.1.4 从入选项目看服务商的地区分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

1.2 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

1.2.1 从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看分类:目前行业性平台越来越多

1.2.2 从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看赋能行业:集中能源、汽车、机械、环保等行业

1.2.3 从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看建设企业性质:集中在民资为主的企业

1.2.4 从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看服务商的地区分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

2、浙江省(提个疑问:浙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泡沫吗?)

2.1 从入选平台看分类:企业级数量最多,行业级平台次之

2.2 从入选平台看分布:总体而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一致

工信部在最近个把月公布了两批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名单,一份是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是关于应用工业互联网赋能的名单,另一份是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是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名单。

浙江省从2019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是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名单,截止目前已经有三批243家平台入围。

本文基于这5份名单并结合一些其它材料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做一些发现性阐述,并提出当下几点疑惑。

1 工信部

该篇章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基于两份名单,总结了一些初步的事实。

总体上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当前已经向行业下沉,其应用集中在不差钱、不缺钱的行业,在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两个方向有较多的建树,应用企业以国资为主,平台服务商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聚集,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比较有意识是平台建设主体多为民营企业。笔者据此猜测我国的工业互联网是走需求拉动的路子,同时搭好平台大框架和底座,并抓好大型企业的平台建设和应用。


1.1 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

1.1.1 从入选项目看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式:集中在智能化制造和数字化管理

早在2017年,就有机构根据工信部颁布的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关于智能制造的八大模式,随着认识的提升,当前就剩下六大模式了: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服务化延伸、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具体内涵见文末)。在此次工信部推送的《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140个案例中,智能化制造项目高居榜首,占据了56个,占比40%,另外数字化管理占据43个,占比31%,其他占据51个,占比29%。

这一现象说明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方向主要还是集中在智能化制造和数字化管理环节。根据笔者的理解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在于一方面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是企业目前比较急需的方向,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投入产出比,另一方面服务化延伸、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这四个方向的投入太大,而且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必要性也没有那么高。比如服务化延伸,其是指聚焦传统制造竞争力下降、设备运维成本高、售后服务要求高等问题,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产品的远程互联和数据分析。目前改方向运用较为深度的是空客的飞机发动机,这种是属于超高价值的设备,而且事关飞机上的所有乘客的性命,必须提前预防事故提供设备实施运维监测服务,同时还涉及到数据的传输,这也是一大笔费用,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适用的方向。反例就是三一重工对挖掘机安装了数据传感器,实际上从理论看市很好的模式,但是实际运维的时候就会发生大量高额数据传输费用谁付款的问题,如果传输上来的数据价值不高,弥补不了为此付出的成本,那么这种模式就无法持续。截止到目前为止,三一重工的这项业务据笔者知晓还是处于亏损状态。

图片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六大方向

1.1.2 从入选项目看工业互联网赋能行业:集中石化、汽车、钢铁等不差钱的行业

从行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看,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的应用多集在石化、汽车、钢铁,以及设备(机械制造)等行业,前面四个领域就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份额。

当前的行业集中的原因在于:首先这几个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差钱,其次这几个行业的发展本身基础就比较好,企业大都是大型企业,行业本身的标准化程度就比较高,早在之前就已经在追求自动化,然后如上文所说工业互联网平台当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较为混乱,如同智慧城市建设,招投标的项目很多都是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项目也大有一批。这对于其他行业来讲是难以接受的。

图片

图: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化制造方向)赋能的行业


图片

图: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企业性质

1.1.3 从入选项目看应用工业互联网赋能的企业性质:集中在国资为主的企业

从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看,有一半的项目都是国资企业(含国有控股和央企),数量上达到了70个。

国资委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上是动作频频,颁布了一批的文件,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发布了一批案例,如《关于发布2020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的通知》。国企在数字化转型中是走在潮头,如果进一步的有国资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费用数据,预估这个费用是相当高的。

1.1.4 从入选项目看服务商的地区分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

当前总体上已经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大体上是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从数据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和深圳,这些区域的力量占比全国近70%。

北上广深本身服务也就较为发达,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比较好。一来是因为要素(人才、资本等)本身集聚的因素,能够大力的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二来是因为这些国企、大企就驻扎在这些地方,能够带动一批服务商的发展。对于山东、浙江、江苏等地主要还是制造业较为发达(与图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对),有服务商施展手脚的场地大舞台,吸引了一大批的服务商或入驻或成立。

图片

图: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地区分布

图片

图: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

1.2 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

1.2.1 从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看分类:目前行业性平台越来越多

这一期入选的行业性平台有45家,占比当期65%,面向特定技术的平台有16家,面向区域的有8家。截止当前双跨平台有15家。本文没有把整个统计在内。

从我国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看首先就是在大力的鼓励双跨平台,建设一批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此同时,大量的政策文件开始出台,大力鼓励各方力量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过去的5年可以说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政策年,在此期间各省有了一大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排江倒海而来,比如浙江省拟创建的平台就已经有200多家,更不要收全国各省加起来了。但是这么多平台都陷入一个中等收入陷阱,不断的在烧钱,以项目制在补助平台,苦于找不到平台的商业模式。于是在面向区域和双跨平台的仿徨实践之后,行业性平台开始逐渐增多。尤其是大家认识到工业具有很强的know-how壁垒之后。

图片

1.2.2 从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看赋能行业:集中能源、汽车、机械、环保等行业

图片

图: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1.2.3 从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看建设企业性质:集中在民资为主的企业

从名单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企业居然大多是民资企业为主,笔者偷懒了,没有具体统计这个数量,但是从名单的企业名字看有很大一部分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个结果就比较有意识了。

该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1.2.4 从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看服务商的地区分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

图片


2、浙江省(提个疑问:浙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泡沫吗?)

目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集中在企业级层面的较多,行业性平台还在成长阶段,空间上北面以杭州为龙头沿长三角两岸格局,南面以温州较为突出的独点存在。

2.1 从入选平台看分类:企业级数量最多,行业级平台次之

根据浙江省连续三件印发创建平台名单,总共有243家,其中企业级有141家占比58%,说明某一类的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是非常积极的,行业级有56家主要是面向行业,提供行业级服务的,占比达到23%,特定环节级有20家,产业链级有16家,区域级有10家。

浙江的企业级平台发展较好,但是行业性的平台发展略有落后,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大省,企业对市场较为敏感,这也正好契合了工业互联网的内涵。但是另一方面行业性的平台却不多,这与浙江的另一个特点:块状经济大省,视乎有一定的偏差。

疑惑1:浙江的行业级平台和工信部评选的行业级平台之间的数量对应来看:浙江是56家,工信部是45家,笔者对此有一定的疑惑,是不是有可能提示浙江的工业互俩网友泡沫呢?或者说浙江的统计口径太大?

图片

图 入选平台分类

2.2 从入选平台看分布:总体而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一致

入选平台总体分布排行为:杭州、嘉兴、温州、湖州、绍兴、宁波,台州、金华、衢州、舟山、丽水。

入选平台企业级分布排行:嘉兴、杭州、湖州、温州、绍兴、台州、衢州、宁波、金华、舟山、丽水。

入选平台行业级分布排行: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金华、嘉兴、湖州、舟山、丽水。其中衢州是没有行业级平台的。

从空间来看目前呈现出北面以杭州为龙头,集中在长三角两岸;南面温州独点存在,目前空间格局略有失衡。

疑惑2:为什么宁波制造业发达但是工业互联网发展一般般?

2018年宁波市工业总产值及规上工业企业数远超杭州市,近年来位列浙江省第一位,同时绍兴、嘉兴、温州三者工业发展现状差不多。按照工业发展需要“领域知识和技能”而言,宁波的工业互联网应当走在全省前列,亦如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宁波排在浙江省第一位。但是目前杭州市远走在宁波前列,同时在浙江省公布的的六个批次“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公司、智能化改造工程服务公司名单中,杭州、嘉兴的数量都超过了宁波。从这个角度讲,目前的生产力格局是失衡的,宁波市需要加强智能制造产业的建设,不然宁波市何以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是否与宁波产业结构、制造业企业的大小相关?宁波是全国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城市。)

疑惑3:为什么嘉兴企业级的平台这么多,能够成为省内第一?

图片

图 入选平台区域分布

图片

图:企业级平台区域分布

图片

图:行业级平台区域分布

图片

图:浙江各市工业排名及规上工企数

其中:

平台化设计。聚焦工业设计资源分散、工具软件落后和研发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产学研用等各领域研发设计资源,加快工业知识经验沉淀、仿真设计工具创新,实现并行、敏捷、交互和模块化设计,推动供应商参与设计、用户反馈设计,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协同研发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数字化管理。聚焦工业企业数据开发利用程度低、管理决策效率低等问题,能够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打通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和供应链数据,通过全链条数据贯通与智能分析,实现组织架构优化、动态精准服务、辅助管理决策等管理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智能化制造。聚焦传统工艺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和管控能力弱等问题,通过对制造过程数字化改造,推动设备、系统与平台等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对生产制造过程的动态感知、实时分析与科学决策,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与生产安全水平,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

网络化协同。聚焦产业链结构复杂、信息不对称、协作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设计、制造、运维、供应链等各环节主体,推动关键数据共享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研发协同、制造协同、供应协同,打造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云化服务与协同服务,以数据价值网络推动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升级。

个性化定制。聚焦产品附加值较低、多样化市场需求无法有效满足等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增强用户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参与度,精准挖掘分析用户需求,并基于数据整合分析、模型库共享与供应商协同,实现模块化与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智能仓储和准时交付,实现高效率、零库存的生产模式。

服务化延伸。聚焦传统制造竞争力下降、设备运维成本高、售后服务要求高等问题,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产品的远程互联和数据分析,实现产品追溯、远程运维、分享制造、供应链金融、回收利用等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从出售产品到“产品+服务”转变,拓展数字服务领域,重塑企业竞争力。


文章来源:Adam Ho Smart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