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和煦的阳光打在刘大娟脸上,笑靥灿烂。刚从制衣车间出来的她,与记者对坐在厂门口的长板凳上拉起了家常。
“去年8月份回到村里上班之后,自己更爱笑了。”36岁的刘大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此前一直在广东的服装厂上班,虽然每个月工资有5000多元,比现在多1000元左右,但是工作强度大多了,最重要的是长期不能和孩子团聚,只能通过手机视频缓解思念。
怎样才能兼顾赚钱养家和陪伴孩子?开在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的一家服装“卫星工厂”,让刘大娟看到了希望。
今年64岁的张国标是这家“卫星工厂”的厂长。1993年,他在广东办了一家制衣加工厂,后来看到家乡纺织服装产业的巨大潜力,2009年他回到潭头村,把制衣厂搬回了家门口。2021年5月,他的制衣厂又开始和于都星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为这家公司的一家“卫星工厂”。
在纺织服装行业,返工率一直是最大的痛点,如何确保“卫星工厂”做出来的产品质量达标,背后的奥秘在于一块芯片。
“不但返工率大幅降低,工厂其他各项成本每月还能节省2万多元,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也让工人工资水涨船高。”在制衣行业摸爬滚打了48年的张国标说,从机械化、电子化到如今的数字化,技术不断迭代升级让他越来越看好行业前景,他计划春节期间吸纳更多的返乡工人入厂,年内将生产规模扩大一倍。
目前,于都县的纺织服装企业达到3000余家,全县超过30万人从事纺织服装行业,2021年行业产值达602亿元。于都县委常委、副县长杨海峰表示,当地正在努力打造12个“核心工厂”,从而辐射带动更多的“卫星工厂”,既能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又能全面提高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水准,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智能升级。(记者戴浩 胡锦武 范帆)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