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职业装市场需求在3000-5000亿元,广阔的市场前景无疑成为服装行业持续增长的新亮点,同时伴随着需求侧改革,企业不断改革升级提升品牌影响力,职业装市场将进一步提升。更大的市场份额是否将催生更多企业将业务分支倾斜至场景化定制服饰这个较为垂类的赛道?
01
技术升级,打破职业装产业的壁垒


据了解,乔治白企业技术中心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2020年度投入研发经费3600万元,占营业收入3.43%,研发设备原值达1223.56万元。目前,该中心研发人员6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0人、中级职称人员36人、各级技能领衔人6人、浙江工匠2人、省拔尖技能人才1人、省优秀技能人才2人,拥有较强的研发团队。
智能化和自动化领先于同行的乔治白坚持每一件西服的制造都需经过189道工序,已经为5693家企业、623万名企业员工提供定制职业装,如其职业装官网所述:每一件成衣的旅程都要融入现代管理的智慧、受到未来科技的启迪。
02
拓宽产业链,做强产业集群,长垣奋起!
质量上乘、设计新颖的职业装离不开优质的面辅料支撑,面料不仅可以赋予职业装一定的挺括度和设计感,而且直接左右着职业装穿着的舒适度。纺织产业上下游企业企业要针对职业装的特性实现面料创新、产业链创新与产教融合,以功能性面料为职业装设计打好“地基”。
因此,产业集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官服制作之地,中国种麻制衣起源地的长垣,于2020年中开始投资约15亿元打造占地总面积1200亩的长垣·中国职业装小镇。主要建设内容为“873”项目:“8”是“一院六区一中心”八个功能分区,“一院”即中国职业装研究院,“一中心”即展览展示中心,“六区”即智能生产区、大师工作区、科技体验区、古文化街区、休闲娱乐区、配套生活区;“7”是建设七大平台,即职业装研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展览展示平台、科技体验平台、现代化营销平台、产业大数据平台、检测检验平台;“3”是“三区”融合,即把职业装小镇打造成为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乡村振兴引领区。目前已经建成标准化厂房10座,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

长垣·中国职业装小镇采取“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文旅开发+产城融合+互联共享”的建设模式,着力打造5G智能应用、4A级文旅景区、工业4.0版的现代化特色产业小镇。

全业态、全要素、全链条职业装高端产业集聚地的落成,200余卫星工厂被汇聚长垣,“智造”产业供应链平台在“基地+N”的柔性生产模式下,将最大限度集合发挥现有资源优势,产生强劲增长动能。
03
文化赋能,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时尚商业洞察、乔治白、中国服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