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种类繁多,这些纤维加工都会带来不同于天然纤维的挑战。纺纱厂在加工短纤维时面临的几个最大的挑战包括纤维整理剂、原料缺陷、静电以及热损伤风险。使用纤维整理剂是为了在纺纱时让纤维变得均匀一致。纤维整理剂会产生顽固的沉积物,使零备件出现磨损过度,整理剂使用不均匀时则会导致加工过程出现问题。
纤维卷装成形中原料缺陷会导致工艺过程中断,从而导致生条、粗纱和纱线出现疵点,或增加纺纱时的断头数。静电会导致尘杂附着、在锡林和皮圈上形成绕花,甚至妨碍生条正常成形。合成纤维具有热损伤风险,限制了生产速度。纤维受热后,会更紧密地附着到工艺部件上。
立达不断为化纤和混纺纤维的纺纱系统开发创新的工艺部件和解决方案。
开清流程 / 化纤的开松和混合
如果人造纤维用于加工纯纺纱,则开清线会很短,基本上只需要开松,某些情况下可能包含混合。立达开清设备的很多部件都由不锈钢制成,以防止纤维整理剂沉积。开松模块可根据原料单独调整开松度和工艺。
柔性开松纤维
化纤无需除杂,但必须调整开松度。蓬松的涤纶抱合度较小,因此需要低强度开松。而粘胶纤维则抱合度很高,需要更高强度的开松。
立达VARIOline柔性开清生产线的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原料的特定需求定制配置。例如,UNImix B 72或UNIstore A 79可以简便地从开清模块(R模块)转换为开松模块(S模块)。还可以配置间道跳过UNImix B 72的S模块等,以精确地实现最适合后道加工的开松度。加工粘胶时,通常需要两个开松模块,而涤纶只需要一个模块。同时,正确选择针布对开松度也有积极影响。
精确混合,误差小于1%
含有多种纤维原料的混纺纤维尤其受欢迎,而且用途也越来越广。要用不同的纤维原料生产纱线,正确的混纺比至关重要。精细混棉机UNIblend A 81设定了多原料精准混合的最高标准。各种原料以高精度比例混合,混合比偏差小于1%。非常珍贵的纤维、染色棉或极端比例(如98%/2%)能够以经济的方法被加工成特种纱线。昂贵纤维用量只需满足纤维功能性即可。降低原料成本的同时保证了稳定的纱线质量。
有限空间,理想混合
小批量生产时,混开棉机B 34是理想的选择。当纱厂空间有限,品种更换频繁时,混开棉机应用灵活。既可配备用于加工化纤的开松模块(S版),或者配置用于加工天然纤维的开清模块(R版)。
若要实现纤维更均匀混合,多仓混棉机UNImix B 72/B 76是理想之选。一台机器3点混合原理,可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提供理想混合效果。
梳棉机C 80加工化纤
涤纶需要低强度的处理,与加工棉花时相比,需要更大隔距设置、更粗针布配置和更低生产速度。立达开发了专用针布,在加工化纤时达到更优质量。
高性能梳棉机C 80在各种应用中,都能达到高产优质。得益于较长预梳理区和后梳理区,可以合理设置开松强度。预梳理区内化纤柔性开松和分布,有助于活动盖板区实现更有效梳理效果。40根工作盖板和1.5米工作宽度,有效梳理区面积更大,性能更优。集成自动磨针系统IGS在针布整个寿命内确保生条质量始终保持在更高水平。
梳棉机C 80有效梳理区面积更大
得益于专利气压控制喂棉系统,各种原料筵棉定量精确稳定。棉层定量不匀率[CV%]更小,确保最高产能下稳定的梳棉机喂入。
带有强润滑性纤维整理剂的化纤容易沾污纤维导向装置。托棉板必须经常清理,确保生条质量。已获得专利的C 80托棉板无需使用工具,插拔简单,清洁便捷。这只是减少维护时间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一个示例。
梳棉机出条口处的阶梯罗拉装置压紧生条,即便是蓬松原料,这种压紧装置也能提高20%条筒容量,提高运行性能,如果10台梳棉机运行生产,每年可以降低2 400瑞郎生产成本。
涤纶自清洁圈条器CLEANcoil-PES的开发采用了新型涂层,对于化纤生条圈条具有独特优势。即便在加工质量较差的涤纶纤维时,也能延长至少100%的清洁周期。生条和纱线质量将更加稳定。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