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郑玉冰
中小企业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强链补链的关键所在。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一系列减负纾困政策的同时,从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等多个方面,部署了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那么,今年工信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月8日上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部长通道”上就这个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肖亚庆表示,2021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成果是非常丰硕的,从数据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是营收增速、利润率和发明专利成果占有量都分别达到了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2倍、1.4倍和3.4倍。这些都说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在已有基础上,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增加数量。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示范,也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能给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使得中小企业发展能像它们这样取得更好的业绩。
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中的绝大多数,4800多万家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我们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创造的环境,要扩大到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从而支撑工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大家形成合力。各地方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市场主体本身,是企业本身。我们会把这些政策要求和已经取得的实践一项一项总结好,一项一项推广下去,支持更多的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 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星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沈方勇

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阳光集团党委书记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丽芬
加快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
森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光和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