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海服装制造产业向人力资源来源地、经济和政策洼地的中西部,尤其是向人口大省河南转移已是大势所趋。盘点好、整合好我省存量人力资源、闲置厂房、工业用地、资金、政策等优势资源是抢抓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所以各县域的前期基础调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3月11日,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米高杰、巡视员刘继祥一行深入宁陵赵村乡、周石啤村走访调研留守妇女就业状况。他们在走访中遇到了七位巧媳妇,她们所表现出那种对工作强烈渴望,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村民翟凤英,83年出生,三个孩子的妈妈,上有患病的公婆,全家七口人,仅靠老公每月打工4000元左右工资艰难维系。其她六位人均收入基本在1000元上下。无助的忍受着贫困煎熬,她们渴望期盼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改变困境。那种表情,那种眼神,不禁让人心酸,难过……
调研组一行一致认为,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让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才是破解大量巧媳妇就业,改变困境奔小康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贯彻服务县域经济正确方针,坚定不移把巧媳妇工程进行到底,转移安置更多的姐妹就近就业。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结合协会县域经济服务专班对商丘宁陵县几个乡镇开展的调研工作,做出如下要求:

一、提前做好调研计划,制定具体可行的调研方案。要知道调研哪些人,如何提问,要有清晰明确的调研目标,每个调研小组、每位成员都清晰知道该怎样开展工作。
二、调研要实要细。不能走马观花,光求速度不求质量,不能只靠集中开个调研会来集中收集数据。要走村串户,挨家挨户,真正走到最基层,走进村民家里,要有迅速和村民拉近距离的办法,在和农民拉家常的过程中了解到最真实、最基础、最全面的一手信息。
三、调研内容除了乡镇巧媳妇工程的安全生产状况、生产配套设施,员工年龄结构、企业文化建设外,更要了解村民外出打工的省份,主要从事的行业、工种,收入情况,以及每年村里返乡过年的数量、人员结构等等。
四、调研要有成效。不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流于过程。调研要真正做到能够为招商引资、为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入驻提供最真实可靠的人力资源基础信息服务,真正做到为政府发展服装行业出谋划策提供最可靠的数字依据。
五、调研结束要形成有说服力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通过宁陵县的基础调研,为巧媳妇工程、百镇千村万条线全面深入的开展;为产能下沉、工厂进村,融入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安置农民就业,推动共同富裕;为中国服装助力乡村振兴找典型、树样板、做示范!
李刚会长强调,村镇干部的思想振兴、见识振兴、精神振兴刻不容缓!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的可持续增收问题,解决好农业以外的产业发展问题,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问题,这样就可以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村镇,根本在村镇干部。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