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6日,中国纱线网2021纺织产品发展论坛在浙江柯桥举行,华孚控股、华孚时尚董事长孙伟挺先生作为特别嘉宾,被大会邀请作了题为《深耕内循环,发力高可续》的主题演讲,受到了与会企业的一致好评。
各位同仁:
大家好!
经营企业,经常要面对很多变化。在当下,就有很多偶然因素,会影响到我们产业人如何去判断和决策。针对这些变化,我们要准确把握哪些是趋势性的、哪些是阶段性的,所以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这些变化。

纺织服装行业未来的增长究竟在哪里?中美博弈是21世纪的主旋律,在这个大背景下,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会发生变化。
纺织服装市场的格局,我的观点是要从三个市场来看。第一个市场其实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成熟市场,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但复合增速缓慢。第二个市场是以中国为主导的发展成长市场,体量大、复合增速较快。第三个就是以亚非拉为主的新兴市场,体量小但复合增速最快。这三个市场划分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这个产业的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
以美国为主的发达成熟市场,它的特征包括未来人口的成长性,肯定会向包括中国以内的亚非拉国家梯度转移,这是我们行业如果要立足全球化需要思考的问题。以美、加、英、澳、德、法、意、西、日、韩为代表包括港澳台、新加坡这些发达成熟市场,市场调研预测未来几年成长较慢,甚至有的可能不成长,因为已经成熟到顶了。
未来的成长主要在中国,中国已于2017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零售市场,2020年市场规模2830亿美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01亿美元,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大25%左右。中国将率先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保持中高速成长。中国的GDP从人均1万到两万、三万的增长,带来总的购买力翻翻,这才是全球最有希望的一个市场。
新兴市场的那些国家尽管人口基数也很大,但是它经济增长的能力有限,从目前预测的情况来看,增长性也很有限。
所以大家还是要静下心来发力国内市场,把国内市场的未来趋势性能够看好,为未来的市场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国过去1980~2020依靠外销拉动经济的模式现在正在调整,未来依靠内需驱动的模式必然成为主导力量。出口的比重未来会越来越小,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
如何认识中国市场,我们要从不同的结构去看。
首先是消费结构。有几个趋势是可以预测的:第一个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重视,中国老年人现在对中国纺织服装尤其是家用、生活用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如何帮助老年人独立的老去是我们要思考的,比如老年人手脚不方便,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老年人的身体衰老是均衡的衰老,这就是消费结构的新变化。现在的老年人经济状况还是可观的,这个市场叫银发市场。第二个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取消, 0-4岁的幼童市场增长速度很快,这块市场结构已经发展起来。第三个是中产崛起,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个群体。目前中国的消费结构还是宝塔型,美国是橄榄型,中国从宝塔型向橄榄型转变是大势所趋。
第二个是产品结构。产品结构根据消费结构来变化。运动服饰逐步取代了休闲服饰的增长,成为主要的增长点。大家越来越知道运动、户外、有氧运动的价值,未来每个人都有一到两个运动是终身爱好,终身爱好意味着终身装备,终身装备跟我们的产业就有很大关联,产品结构就要围绕着这些转变。除此以外,老年的服装、幼童的服装,未来肯定是主要的,这就是现在产品结构的走向。
第三个是品牌结构。现在的年轻人是最爱国的一代,他们对国家充满自信,对自己也充满自信。因为爱国,所以才会有国潮品牌。品牌结构随着消费者结构变化而改变,未来的品牌结构肯定是中国民族品牌的崛起,与西方品牌竞争的一个格局。尽管我们在品牌心智、品牌形象、品牌内容上,与西方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消费者的认可倾向性上,现在开始已经逐步转变。你现在去看天猫的品牌排序,前十大品牌,每个市场领域中国品牌基本上占一半以上,甚至有的70%。我们要看到这些改变对我们产业的影响,同时也要感知到、区别到它的不同点。
第四个是渠道结构。纺织服装的市场,三分之一已经在开始做电商。新零售已经完全变成品牌人的主要法宝。比如前20名的线上品牌,国内的一些主要品牌,线上比例其实不低了,比如太平鸟,2个男装品牌、2个女装品牌、2个童装品牌,50%在线上,50%在线下。这个比例可能是未来最好的渠道结构,完全在线上也不太现实,完全在线下行动力比较迟缓。线上营销对整个产业的影响逐步在深入,就是快的影响、变的影响,比过去要大得多。我们纱线企业为什么更喜欢西方的品牌,一个它规模大,另外一个它有计划。不会像现在做国内订单,一下子没订单,一下子又订单火爆。你很难准备,你的准备完全是基于自我风险对赌。没有产业链给你预备。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你的订单可持续,你的生意可持续,其实很重要。我们很多企业都重视创新,因为创新产品毛利高,但如果最后产品有积压,或者半成品、材料有积压,营运成本分摊下去后,你的创新就没有多少价值。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电商对我们的产业链影响很大。
中西市场的比较。从市场规模看,中西方市场都很大。从消费者的结构来讲,中国现在从宝塔型向橄榄型转型。市场成长方面,中国的市场成长快,西方国家市场成长慢。品牌结构方面,中国市场品牌集中度低,西方市场品牌集中度高。第一品牌占40%,第二品牌占20%,第三品牌占10%,其他品牌30%,这种品牌的分布,西方基本上能实现。而在中国,不要说40%,第一品牌10%甚至5%也做不到。品牌国际化,中国品牌走出去能力肯定是弱的,现在没有几个牌子在离开中国以后,有生存的能力。中西方的文化差别很大,同样一件衣服,东方好卖不一定西方好卖。销售渠道上来看,中国销售渠道多样化,也最丰富的。供应链对外程度中国自给自足的,西方对外依赖程度大;
中国市场的特点与产业标准归纳起来就是四个方面。第一个是消费个性化、时尚翻新快。中国时尚翻新的速度是西方的几倍;第二个就是品牌多元化,名牌影响力弱化;第三个是过多的新零售模式,对产业的要求、供应链的要求差别大;第四就是极致性价比,中国市场纯理性的消费,有价才有市场。我们一起共同来认知中国市场,认知市场的结构特点以及背后的变化,主要还是围绕每个企业自己去制定战略和业务规划,包括产品战略和产品的规划。
认识中国市场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共识,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寻求破局之道。我有三个观点,与产业人一起共勉。
高可续其实就是可持续加时尚加科技,这是一个发展的理念。可持续的理念,时尚是形态,科技是内容。企业做产品,这三者要合一。可持续其实是个灵魂,所有产品如果不与可持续挂钩,是没有前途,没有生命力的;光讲可持续,没有美丽,没有时尚,那肯定也不行。设计表达出来的外观、形态,肯定要时尚;内容要有科技感,有科技含量的,这是一个共识。
为什么国家要实行“双控”?从宏观上来看,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从微观上讲,企业短期比较难受。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很明显,资源价格很高,消费价格很低,价格传导不过去,形成剪刀差,体现到了CPI中。
那这种状况是趋势性的还是阶段性的?我认为是双重叠加的,因为中国现在在做的这门生意,是最不划算的生意,现在最划算的是美国。按照目前的国际分工和价格传导下,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资源输出高价格,消费品进口低价,对资源、能源需求很旺盛。中央在上半年三令五申控制大宗商品的价格,打压不下来,市场供求规律不允许,因为企业有需要,市场有差价,他就要干。所以,“双控”不光是能源问题,还有价格问题,价格调控能力是有必要的。
从长期来讲,碳达峰是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有关系。比如浙江以企业占土地资源的多少来衡量给你多少电,其实是经济结构强迫性优化,这是长期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对污染高能耗高的企业肯定逐步淘汰,用经济手段来调控,这个是不用怀疑的。未来一定会被结构优化。江浙、福建、山东、广东这一带,假如所在地上税量达不到当地政府的标准要马上搬迁,现在也是倒逼企业,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气候变暖,保护地球是全球共识,中美没有差别,都在行动。以为下半年经济形势不好,在碳达峰政策上中国就会收回决定,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也在全力联络各品牌做“高可续产业合作组织”,也是基于产业发展现状,来改变产业发展的格局,欢迎各位积极加入,一起来思考和实践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去实现能够传导消费价值一些产业合作。光靠行业协会、国家补贴,任何转型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市场动作才能传导可持续。
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赘述,未来怎么改造产业?未来产业是什么样的状态?我做了三层结构思考。一个代工型工厂,通过车间数字化来提高效率。第二层是品牌型、全类型的企业,有产供销,那就上ERP,让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提高到企业ERP层面,运营能效率才会提高。最顶层是整个行业,也就是产业互联网SAAS平台,包含各品类、各系统的一个数字平台。
我在老家诸暨在做一个产业基金,打造了一个纱线到袜子的数字化平台。袜子是小商品,全球最大也就是5、6亿美金的营收,中国有个别供应链企业做到20亿左右规模,诸暨真正超过5亿的企业还没有。要把产业规模做大,唯一的出路是抱团取暖。华孚有各种纱线,通过平台连接所有供应链企业。材料供应商、其它纱线企业都可以一起来合作,进入到SAAS平台中,做一个产业互联网。我认为,在未来企业竞争中,最怕落后,办企业没有回头路。对数字化如果没有准备或还在半路上,一定会被淘汰。
供大于求,低价抢单,恶性竞争,最后血本无归,这种经济危机的日子谁都不愿意去品尝。解决这个问题,靠市场不可能,只有靠产业人自觉,靠产业人自律。供求关系是市场决定,也是供应商决定。“双控”当然对产能、人员、成本带来打击。从长期看,供给面料停60%,开40%;纱线停30%,开70%,意味着市场供给量减少。我们高中课本里学习为什么牛奶卖不掉要倒到海里去,道理是一样的。企业舍不得,总想卖个价。现在“双控”,相当于强行把纱布倒到海里去,不给你生产了。痛苦的是眼前的财务数据,有利的是生态调整,这是产业人共同要去思考的。
什么是共赢的产业生态?包括业态、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企业定位,包括行为规则,以及整个市场氛围,都要不断地调整。谁的产品质量好,谁的能力强,谁的产品价格高,谁在细分领域中跑得快,谁在这个赛道中有足够竞争力,等等,这才是我们未来共同去追求的产业生态的场景。如果打价格战,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永远不能支持。产品价格低,亏本生产经营,我们产业人千万不要去做。
文章来源:Huafu 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