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董事长面对面|华孚时尚孙伟挺——产业互联网领跑者

发布时间:2018-08-04  阅读数:6502

董事长面对面|华孚时尚孙伟挺——产业互联网领跑者


图片

孙伟挺

华孚控股有限公司、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纺织协会会长,被誉为“色纺教父”。

本期采访嘉宾

2017年,华孚时尚产能雄踞全球行业首位,实现营业总收入125.96亿元,同比增长42.54%;利润总额7.75亿元,同比增长34.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5亿元,同比增长40.82%。今年以来,华孚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

今年4月13日,华孚成立25周年庆典活动在浙江上虞举行。其中的重头戏之一是华孚时尚网链总部项目开工奠基,这被称为华孚产业互联网的第三战役,一个新的产业共生的形态就此诞生。

近日,之江商学院执行院长朱仁华走进华孚时尚(002042),与董事长孙伟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图片

朱仁华:前不久华孚时尚刚度过了25周年生日,祝贺华孚取得骄人业绩,作为一家色纺纱企业,能够走到今天,成为时尚产业的引领者,您的主要感悟是什么?

孙伟挺:过去25年,华孚的成长可以用“螺旋式上升”来形容。2000年华孚并购第一家制造型企业并进行色纺改造;2001-2005年,我们连续并购业内色纺优势企业,至今已经成功并购同业三十余家。可以说,在民营企业里,收购如此多的企业并成功整合的并不多。

2006年,我们实施产业转移战略,布局新疆版块;2009年,华孚借壳上市,成为色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14年,华孚海外投资,越南国际版块应运而生;2016年,华孚启动网链战略,确立“坚持主业、共享产业”思路;2017年,“华孚色纺”更名为“华孚时尚”。

到2017年底,华孚时尚的色纺纱产能达到180万锭,目前行业前两家的产能规模加起来在300万锭以上,占据了80%以上中高端市场。即便如此,随着消费升级和环保加压,国内色纺行业完全有可能保持每年两位数增长。我们计划每年通过自建或并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产能扩张,将来最理想的状况是国内国际产能各一半,平衡发展。

图片

我们这25年走过的路,是这个行业过去百年都做不到的。

说到感悟,我认为我们过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超前布局”,即敏锐把握宏观政经大势,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领先一步进行布局,从而确保企业战略始终处在行业前列,这与我过去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历练有关。

朱仁华:华孚25年的发展,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产业并购、产业升级史,尤其是国际化、全产业链布局,更让人敬佩。

孙伟挺:我一直在思考互联网时代产业的变革。平台化、生态化无疑是今后产业变革的趋势。公司以纱线为界,整合上下游原料资源,打通产业链,建立“产业生命体”,对华孚而言是必然选择,也是千亿布局的关键一步。

2016年5月,华孚重组新棉集团开始在新疆打造棉花全产业链。响应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棉花产业的集中度、科技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我们在阿瓦提的棉田里带头大面积种植“BCI良好棉花”,不断扩大棉花加工能力。同时,运营新疆棉花交易市场,每天的流量已达到十万多吨;此外着手经营阿克苏铁路物流站,主导棉花物流运输。


图片

确实,我们在新疆发展得很好,包括棉花种植、加工、交易市场以及物流,各个版块的发展都超出预期。其中棉花交易市场,我们的目标是达到年交易量100万吨的规模,占据新疆20%的棉花交易份额。后续除了通过逐步引流来达到线上线下一体,我们也在探讨将坯纱、坯布等纳入交易范围,进一步打通服务环节,以增强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图片


朱仁华:华孚前端延伸布局大功初成,值得祝贺!如今开始向后延伸经营后端“网链业务”,真正向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时尚运营商升级。对此,你们有什么优势?

孙伟挺:前端的路子已经走出来了,产业链共享生态平台也有了很好的基础。下一步就是从纱线向布、衣、品牌端延伸,串起后端“网链”。与前端相比,后端网链更为复杂,可以把“时尚总部”理解为产业垂直整合的平台,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上虞“时尚总部”项目,其核心业态包括:样品设计中心、产品供应中心、电商交易中心、品牌展示中心和时尚休闲中心,以期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生命体”。

整个纺织服装前端产业越来越集中,但后端消费和品牌却越来越分散。随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加之移动互联网使交易随意化,大品牌、大企业、标准品的运作开始力不从心。未来服装领域的竞争,品牌小型化是基本趋势:一方面,新兴的设计师品牌、网红品牌大举兴起;另一方面大品牌内部也在努力打造设计师个性化系列,大品牌逐步平台化,不再只是唯一品牌的卖家。

但这些崛起的“有调性”、“小而美”品牌也有其痛点:它们既要求定制,又要很便宜。受传统供应链的限制,多数纱线、面料和制衣企业都不愿为这些订单琐碎,遇到“爆款”又难以及时供货的品牌供货。

然而这种产业变革却给我们带来了大机遇。和其他企业相比,大规模定制、快速反应一直是华孚品牌的特色。华孚一年有20多万个订单,要生产3万个品种。过去25年,华孚具备了流行趋势、设计能力上的优势,更积累了超过4000家客户、1000个品牌和数千家供应商,这些都将成为产业链运营的资源。

图片

所以我们对产业共享的“时尚运营商”这一新角色充满信心和期待!在上虞网链总部,我们还将建立华孚产业研究院,从纤维开始到服装为止,进行产业链各环节的研究设计开发。同时将建立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时尚学院,围绕趋势、色彩、设计等进行联合研究,为其合作伙伴甚至整个时尚产业来服务。

尽管瞄准“纱线变面料,面料变服装”产业链,但我们不会拓展到下游布厂或者制衣厂,而是专注于纺纱、染色两大环节,通过“为终端中小品牌提供专业化的供应链服务”来驱动运营产业链。公司后续将建立多家专业的服装供应链公司,打造数字柔性供应链生态圈:建立运动、休闲、内衣、童装、老人装等多家专业的服装供应链公司;对接线上线下平台与品牌,通过数据共享,打造“数字柔性”。

朱仁华:这显然是华孚的又一个创举。此外,华孚还在一些地区打造全品类生产的“绿尚小镇”,进行纺织产业联动。这样一个建设计划,资产是比较重的,你们是怎么运作的?

孙伟挺:都在说要轻资产,但做生意的都是精明人,就像线上需要线下一样,有轻也要有重。我们的策略是重投资、轻运营。需要较大规模投资的“时尚总部”和“绿尚小镇”,通常采用华孚、政府、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来操盘,而华孚的重点是营运好。

去年10月,华孚通过产业基金撬动的总投资90亿的淮北绿尚小镇已经开工,小镇主要以色纺生产线为主,配套提供生活设施,将品牌、客户、供应商资源垂直整合。


图片



朱仁华:下一步你们的并购重点是什么?


孙伟挺:我们将新消费、专门品类的供应链公司作为重点并购目标,目前在欧洲、美国、香港等地展开调研,因为那些地方这样的公司较多。


这些供应链公司的利润可能并不大,但净收率很高,资产很轻,风险不大,我们希望他到国内来,满足中国消费升级的需要。此外,我们也在招募这些公司的人才合伙创业。


按照计划,10年后若达到1000亿的“梦想”,我们希望色纺主业比例逐渐降低到40%以下,时尚运营成为主力。当然此举并非易事:产业互联网是一个新的产业、新的产能聚合取代老的产能聚合的过程,你怎么烧钱都没有用,那可能是一个企业关系重构的过程,也可以用颠覆来形容。


图片



朱仁华:华孚谛造了色纺产业的“传奇”,那么您在做企业、做人方面对现今许多创新型企业家有什么要分享的吗?

孙伟挺: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一个10年,为了仕途发展我狠啃了三遍马克思《资本论》;第二个10年,为了华孚事业,我又狠啃了三遍MBA教材,涉及战略、营销、营运、采购、物流、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现在,我正在啃时尚营运这本书。

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人,我觉得可以总结三句话:要乐于吃苦,敢于吃亏,勤于吃素。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