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来源:企业招股书
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蕉下”)于4月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2021年总零售额计算,蕉下是中国第一大防晒服饰品牌。
根据招股说明书,蕉下2021年收入达到24.07亿元,同比增速为203.1%。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营收分别为3.85亿元、7.94亿元和24.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0.1%。
从品类来看,伞具2019年贡献了蕉下86.9%的销售额,但在2020年、2021年持续下降,分别贡献了46.5%、20.8%;蕉下非防晒类产品的收入在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0.03亿元、0.76亿元和4.96亿元,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超过5倍,三年的收入贡献率则分别为0.7%、9.6%和20.6%。
值得注意的是,服装现已成为蕉下营收贡献最大的品类,占比则从2019年的0.8%增长至2020年、2021年的17.5%、29.5%。而以鞋履为主的其他产品的收入占比亦在2021年提升至5.6%。
蕉下由马龙和林泽两位80后于2013年在杭州成立,当年推出首款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切入市场。2017年,蕉下推出更轻小的防晒伞——胶囊系列伞。两款防晒伞年销售额都曾超过3000万元。
2019年,蕉下产品更是扩展至防晒服、口罩等非伞类产品,2021年进一步延伸到帆布鞋、马丁靴、内物、保暖服装及配饰等,覆盖了精致露营、休闲运动、城市生活、旅行度假、踏青远足等场景。
于招股书披露的业绩期间,蕉下共有22款精选单品各自曾取得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其中包括2017年或之前推出的三款防晒精选单品(即双层小黑伞、口袋系列伞以及胶囊系列伞 );另外19款精选单品则于2019年至2021年推出,其中五款精选单品于2021年推出,即昼望系列墨镜、随身系列扁伞、街旅系列厚底帆布鞋、畅型系列打底裤以及丘郊系列轻型马丁靴。
目前蕉下主要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在线营销及销售产品。根据招股说明书,在线店铺及电商平台产生的收入由2019年的2.86亿元增至2020年的6.18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1年的19.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0.9%。
在线下渠道建设方面,蕉下的线下零售门店数已从截至2019年12月31日覆盖15个城市的39家增至截至2021年12月31日覆盖23个城市的66家,并且与国内多个知名的连锁商超、便利店、百货商店建立合作。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2019年至2021年,焦下毛利率分别为50.0%、57.4%、59.1%。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亏损0.23亿元、7.7万元、54.73亿元。
至于亏损高达54.73亿的原因,焦下解释主要在于优先股会计上可以按“负债”或“权益”两种方式划分,蕉下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归类为负债。由于公司估值的增加,导致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增加,蕉下于2019-2021年分别录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0.41、0.36、55.949亿元,但在公司上市后,这部分负债将自动转换为普通股,重新分类为权益。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蕉下在中国拥有123项专利,正申请72项专利;蕉下设计团队的平均年龄约28岁,技术团队的平均相关从业年限约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