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百工百衣”风尚图考数据库全新上线!多视角感受宋代服饰文明绵延不尽的历史价值

发布时间:2022-05-17  阅读数:11334

“百工百衣”风尚图考数据库全新上线!多视角感受宋代服饰文明绵延不尽的历史价值

“百工百衣”风尚图考


图片
图片



宋代多被学界认为“积贫积弱”,甚至文学艺术作品也常不能正面视之。但当我们将视角转向深入,进行专题化的比较研究时却会发现,这个朝代有很多可圈可点、值得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地方,特别是在教育、科学技术、艺术文化以及经济水平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


图片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张择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的普通伙计形象


史学家邓广铭曾对此评价说:“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 ,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还指出:“在技术上,宋代把唐代所设想的许多东西都变成现实。”这不得不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作为想象的依据有很多来源,其中被誉为中华第一风俗画作的《清明上河图》就以十分生动、真实直观的画面为我们呈现了北宋繁荣发达的社会世态,直接或间接地传递了上述史学家所评述的信息内容,诸多内涵值得深入研究,这成就了一门学问,即“清明上河学”。


图片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张择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城内的挑夫与车夫


对此专题,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发力探索,产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人物形象也受到了深切关注,其数百种不同形象启发了“百工百衣”概念的提出,以其为典型实例,宋代衣冠的丰富性分析渐次展开。但是,就“百工百衣”的相关研究大多浅尝辄止,缺少更深入的专题研究。这应该是受困于历史资料的缺乏。


宋代距今时隔千年,历史跨度较大,存留服饰实物资料多以豪门贵族为主体,平民实证不足,文献记载也不够翔实,所以研究起来难有突破,这也是大多数宋代研究成果以上层阶级为主而缺乏平民阶层成果的主要原因。


图片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青年学者的黄智高因兴趣驱使迎难而上,展开了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百工百衣”风尚研究,这不仅充实了宋代平民服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其专题性展开的男性百工服饰研究将会为我国传统职业男装资源的丰富与拓展提供一定的支撑。他的这项研究是其所主持的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北宋男服‘百工百衣’式样图绘及其构建思想研究”中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的第一项男装专题研究。


研究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通过交叉研究策略实施,从其他学科成果及存世文献中获得了有效的资源支撑,更通过中外古今比较获得了不少旁证启发,从而在服饰领域历史实证不足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突破。


经过黄智高团队的努力,一些具有说服力的图像实证和文献资料凝聚在同一方向,再结合其前期理论研究成果,以当代行业分类和历史学建构视角继以精心爬梳,形成了完整的内容构建,其中不少内容细节都是首次探索。


图片


中国纺织出版社华服志依托于黄智高的研究成果,推出“百工百衣”风尚图考数据库。

数据库包含:

• 《“百工百衣”风尚图考》图书(网站电子版)1本

•  图片469幅

欢迎机构会员登录华服志网站www.huafuzhi.com,前往“华服严选”板块查阅


该数据库凝结了黄智高研究的核心内容,涵盖溯源、内容、建构、海外传播与比较启发等多个板块,图例广泛精美,细节展示丰富,表达信息多元,对宋代每个行业类别均做了前后多代、内容多样的推敲与考证,呈现了“百工百衣”这一黄河流域服饰文明奇葩的跨时空魅力,令人近距离、多视角感受宋代服饰文明绵延不尽的历史价值。




图片

《“百工百衣”风尚图考》

作者:黄智高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11

ISBN:9787518090020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百工百衣”风尚溯源

第一节 行业条件:“百工”业态至成熟

第二节 思想背景:援释引道证儒理

第三节 科技支撑:创造能力达高峰

第四节 官方情怀:俗世民生受关怀

第二章 “百工百衣”风尚内容

第一节 社会服务业

第二节 工业

第三节 农业

第四节 其他行业

第三章 “百工百衣”风尚的建构路径

第一节 平民职业服饰形貌

第二节 色彩建构

第三节 材质建构

第四节 形制建构

第五节 工艺建构

第六节 体系建构

第四章 “百工百衣”之中日古今比较

第一节 “百工百衣”风尚典型:衣裤装

第二节 “百工百衣”的海外传播与中日古今比较

第三节 平民职业服饰古今比较

第五章 “百工百衣”风尚研究启发

第一节 中华职业男装概念的形成

第二节 职业管理的服饰价值

第三节 职业服饰承继的日本民族路径

第四节 当代服饰研发应有的认识与坚守

后记


图片示例

图片

|《货郎图》(局部,南宋,苏汉臣〈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的职业形象

这幅《货郎图》也是杂货零售内容的表达,其中的货郎着装有戏剧化特征,相传为南宋画家苏汉臣所作。该货郎更加注重首服的吸睛效果设计,其裹扎绿色头巾,并以红底印花抹额、空心铆钉装点的展折脚系带强化了装饰性。其中空心铆钉装饰的系带还出现在配以红绿两色的挎包和腰带等配件,且其挎包遍是空心铆钉的装饰,看来该类装饰是此时期的流行要素。其外着绿色半袖,内着浅灰窄袖衣和白色中衣,均为交领右衽。下着白裤、皂靴。对于该画作的创作年代,沈从文先生依据其画面中孩童所着笠帽、靴子及货郎所着靴子认为应为元代或明初。但无论是宋还是元明,其对货郎着装装饰性、夸张性和标识性特征的凸显是毫无疑问的。


图片

|《罗汉洗濯图》(局部,南宋,林庭珪,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中的罗汉形象

该图表现了正在洗濯长巾的罗汉形象。图中下半部分别表达的三罗汉之粉绿、青灰、姜黄不同色彩的着装应该反映了僧侣常有的劳作服饰,均为交领大袖直裰(海青)、腰系绦带或帛带,内着白色交领中衣与白色宽口长裤,脚穿夹趾拖鞋。正在洗濯的、着粉绿交领衣的罗汉还系结宽袖以图方便、舒适。这种装束在僧侣负责的公共设施场所应为适用。


图片

|《却坐图》(局部,南宋,佚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的武士

此图所绘为西汉文帝时大臣袁盎谏止文帝宠妃慎夫人与帝及后并坐的故事。该局部图所绘武士持骨朵,甚是威严,当时情景十分紧张。该武士着束发冠(即武弁)、皂缘交领左衽宽衫,腰间系扎帛带和革带,裹绯色围肚、锦绣捍腰并束扎皂青色帛带,下着白色缚裤、皂色笏头履。虽为西汉故事但服装则为宋式,其左衽结构交领值得关注。


文章来源:华服志 志华服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