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鞋服座谈会的企业家有:浙江森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光和、浙江乔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应琴、浙江飘蕾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瑞东、温州大象城国际商贸中心董事长陈龙秋、浙江迪亚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惠婷、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滔、康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郑莱莉、巨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建中、德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荣岳、中胤时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秀华。
座谈会前,刘小涛一行专程走访了森马集团、巨一集团,实地察看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引育、智能制造、品牌营销等情况,充分肯定企业聚力创新发展、走在行业前沿的做法。
刘小涛在森马集团实地察看企业创新发展和生产经营情况
与企业家交流时,刘小涛指出,持续做大做强鞋服产业集群,关键要加速提升层次能级。他勉励企业强化龙头引领,对标行业头部企业,牵头搭建研发平台、产业联盟等,努力当好链主型企业,赋能产业链发展。同时要树立“供给创造需求”的理念,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需求新热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后,刘小涛邀请鞋服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座谈交流。与会企业家结合发展实际,围绕产业集聚度提升、要素资源保障、产业链生态优化、专业人才引育、区域品牌提升等建言献策。
浙江森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光和:
行业出路还是要瞄准
“特色产业”、“区域品牌”
温州服装产业集群还没有打响区域品牌。未来产业的竞争,一定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客观说,温州没有像“北上广深杭”那样独特的政治优势和虹吸效应,因此我认为出路还是要瞄准“特色产业”、“区域品牌”。比如去年非常火的“曹县”,就是在全国打响了“汉服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承包了全国70%的演出服和三分之一的汉服,不仅有效吸引人才,还激发了城市活力!
建议
二、要支持本土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做精。
三、建议在温州挑选1-2个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品类,集中力量把他们打造成在全国、乃至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区域品牌。以区域品牌效应,虹吸更多高端人才和社会资源。
四、要写好“温商回归”这篇文章。
浙江乔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应琴:
集聚产业优势
助推区域品牌发展
只有区域品牌建设好,才能更好形成产业集聚、创造更佳氛围活力,才能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发更多就业创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圈,赋能温州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建议
温州西服是中国服装“匠心智造”的代名词,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是其他服装发达区域不可比拟目前无法超越的品类。近年来,温州女西服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赢得良好口碑,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将西服作为优势品类,把温州定位为“中国西服之都”,形成集聚态势。同时借势中国服装协会等国家级行业组织,引进“中国绅装节”,并申请将温州作为永久会址,每年举办,持续推进。由此为区域品牌建设奠定坚实根基。
二、集聚产业优势,助推区域品牌发展。
以西服品类为核心的时尚定制已成为温州的优势,通过时尚定制为抓手推进温州服装区域品牌建设,以点带面赋能其它品类发展,因为时尚定制是品牌化、数字化、个性化的融合体现,还能延伸到职业装、校服、劳保服领域,从而实现时尚全品类产品的覆盖。建议通过全国巡展、国家级论坛、专业发布会等形式进一步深化打造专属IP,并在全国宣传推广,全面推进和扩大温州时尚定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赋能温州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
区域品牌的高质量推进需要抓手、更需要集聚、还需要借势。有一股势是我们温州独有的,那就是强大的在外时尚温州人。之前我们因为没有区域品牌的赋能,没有契机将这股强大资源链接起来,通过区域品牌的建设嫁接,联动内外温商协同发展,就能创造出更多合作机会,孵化孕育更多的企业品牌,进而推动消费品牌的成长、实现全行业内外联动发展。
建议
二、重视专业市场规划建设。
三、重视展览展会节庆活动。
建议
二、抓住“从事‘5+5’产业的人才数量明显增加,制造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50%”的契机,立足温州本地高校、职院、技校等,加大试点示范园区培育。
浙江迪亚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惠婷:
助力企业招工,降低劳动力成本
建议
二、政府要想办法集聚服装专业技术人才,引领大学生和专科生从事一线技术工作,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我们要坚定信心,把握行业规律,找准特色优势,在做强、做精、做到极致中实现产业发展新飞跃。当前尤其要强化助企纾困,抓好畅链保供,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全面落实“温30条”等惠企措施,“一链一策一方案”精准解决困难问题,政企携手克难攻坚、化危为机。
刘小涛强调,推进鞋服产业振兴,要着眼长远,强化专班服务、政企联动,一步一个脚印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信息来源:温州市服装商会、温州发布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