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新“寻乌不寻常”的寻乌经验
寻乌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智军
从“寻乌调查”到“寻乌经验”,一脉赓续,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寻乌县法院紧扣时代主题、聚焦发展大局、立足审判职能,从乡村治理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在红色传承里诞生了“寻乌经验”,展现了“寻乌不寻常”的担当和作为。
寻源·唯实求真巩固经验成果
“寻乌经验”源于寻乌,发展至今,这不仅仅是诉源解纷的经验,还是顺应时代需求不断动态发展的经验,是党委领导、高位推动的经验,是统领法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新时代“寻乌经验”,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作为唯实求真精神的发源地,寻乌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红色圣土,赓续奋斗火种,做细用实调查研究的传家宝。寻乌法院将新时代“寻乌经验”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际行动,聚焦需求,注重实效,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与法院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科学耦合、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全力巩固拓展经验成果转化。
寻法·定分止争夯实治理根基
——“融”。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的社会治理机制,发挥党委统筹协调核心作用,以辖区万人成诉率、被执行人失信比率、民转刑案件比率等指标考核倒逼减少诉讼增量,创建更多的“无讼村”“少讼村”。
——“活”。用活全县20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合资源,打造村(社区)“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综合体。擦亮“客家矛盾客家调”品牌,推广谢屋村“法治小院”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法治广场、法治祠堂、法制长廊等客家法治文化阵地;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进法律服务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发展。
——“实”。做实全县187个法官联系点和巡回审判联系点,不断健全完善“一村一法官”工作联动机制,加强与基层组织及群众的情感联结、工作联系和治理联动,当好自治的“顾问团”、法治的“主力军”、德治的“先锋队”。建强用好村(社区)“五老”、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多元调解队伍,让矛盾纠纷“能进祠堂,不上公堂”。
寻速·精准服务保障发展大局
寻乌法院坚持将端口前移,坚持为民办实事,推行接地气、便操作的诉讼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法治保障。
——“1+N”模式。寻乌法院特色化配置“法院+工会”“法院+园区”等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第一时间接诉转调,构建劳动争议预防、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相互协调、有序衔接的一体化治理体系,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各行各业,实现类案一体化、集约化、智能化解决。
——审判专班。寻乌法院积极落实双“一号工程”,组建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专班,对金融、“执转破”等案件专业化审理,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持续优化“寻速办、乌差别”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站式”。寻乌法院以智慧诉讼助力数字经济,紧扣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推进“微立案”“云开庭”“E调解”等各项改革在一站式建设中协同高效,以“融湾”思维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力量配备“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综治中心、信访局、人民法庭一体化运行,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