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100多家门店关门停业。上海的店铺还在煎熬,有的门店已经2个多月销售为0;春夏货品售罄率不到60%;100多个城市发不到快递。
销售的速度还赶不上退货,最高的线上平台退货率,已经干到60%。
江浙地区产业带受重创,工人开不了工。原材料羽绒、棉纱水涨船高...
1-4月工资占比飙到15.8%,每一天一开门啥事还没干,就是七八十万的开支。

98年刚开始干工厂。说得好听是个小老板,其实就是小车间的包工头,设计、剪线头、打包装、样样都会。
当时工厂主要接外贸订单,08年不好彩撞上了金融危机。美元结算一兑人民币,分分钟亏掉底裤。。。
08年开始自己创品牌,有了茵曼。
当时做ODM时,接触比较多棉麻面料款式,外国人很喜欢。我觉得做一个自己牌子,应该能够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当时国内的消费者,穿的衣服绝大多数还是化纤涤纶面料,贴着肉穿着闷热,很难受,晚上一脱静电噼里啪啦。。。
这就是为什么,我当时坚定选棉麻、舒适的DNA作为品牌定位。
总结了一下,自己创业这24年,很多次在危机中闯了过来,也没有浪费每一次危机。
第一次
2010年第一次干双十一,没经验,系统崩了,超卖了过万单。当时顾客只要群起投诉,茵曼旗舰店分分钟被扣分、关店。
最后解决那场危机,用了笨而真诚的方式。给顾客一个一个打电话,七天七夜直接睡在公司,团队几十号人,个个打到嗓子冒烟…
最终,我们收获了顾客信任,没有一单投诉,茵曼旗舰店挺了过来。后来才有了13年的双11,一天卖了1.26个亿。
从08年创品牌,一直走到今天
我们回过头再看,当年和我们一起发展起来,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估计九成不在或离场了。我们算是,苟且活了下来。
第二次
很多人知道,茵曼是2015年进军线下。很多人又不知道,我们其实2011年已经在试水,最后搞砸了。自己开的30多家店,被我一夜全关了。
所以说,茵曼踏入实体零售,其实是二次重启才取得的小成功。
之所以有第二次,是当年平台流量红利已经吃完,形势紧迫... 恰逢当时,线下关店潮,还有友商要跟我打赌,老方能不能干成线下。我的观点是,任何品牌,最终都难免生于红利,也死于红利。这句话很多人不信,实际上也很多人没干成。而我们是豁出去,没给自己留任何的退路。
第三次
2020年初开始爆发的全球疫情,应该是一次全人类的难关。我们受到的冲击远不止于日常,甚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我们精神心态,企业经营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我自己今年到现在也只买了一件衬衫,以及一套切菜神器。。。
但从另一面看,疫情也给企业有机会,有时间,做更多自省和反思:我们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
从2008年我创立品牌,至今十四年,茵曼经历过多次五年一轮回的迭代,这似乎也是一种适应新环境的基因进化。
可以说,骨髓里就注定了,
茵曼生来,就是在做对而难的事情。
这个月,给全国抗疫英雄捐送了10000件衣服。有人可能说拿现金不是更好,奈何这光景,尽力而为...又何必充胖子?
昨天,我在团队宣布:
以前的优惠算法,盖楼、拉人、积分兑换... 估计只有运营团队他们才懂,反正我自己是算蒙了。
反观我自己,这三年疫情以来,那种感觉就是要躺平的节奏,特别爱睡,一天不够八小时,后脑勺要痛。。。
今年618,茵曼选择躺平!
文章来源:CFW服装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