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服装名城名镇推动大奖”获奖名单
新密市 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
新密市产业集聚区,2015年荣获“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百亿产业集群30强,并晋级为“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先后荣获郑州市“两快”“两强”产业集聚区称号,是全省唯一以品牌服装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
新密服装“甲天下”。新密集聚区服装产业不但辐射全国,还出口到亚洲、欧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曲梁西裤、板裤的产销量占据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领先位置,是“扬名全国”的百亿产业集群。目前,以大学南路和密杞路交叉口为圆心,周边集聚了锦荣衣天下、同赢服装总部港、中金服装孵化园和风尚芯城服装园、香港迅捷服装产业园、金盛服装商贸城(轩辕孵化加速器)、中国(郑州)智能缝制装备中心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基地型项目先后落户园区,为承接服装产业转移及推动服装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助推了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的成功创建。
西平县委、县政府在产业集聚区规划了5.3平方公里的嫘祖服装新城,分为大型工厂区、智尚工业园区、物流仓储区、生活配套区等六大功能分区。2016年3月,嫘祖服装新城·智尚工业园项目动工,截止目前,厂房入驻率达到 95%以上。大型工厂大型企业入驻,并成为众多知名服装品牌的代加工地。2017年5月,西平县产业集聚区被中纺联授予“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2017年11月,西平爱慕领秀智能工厂签约仪式举行,将在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应用等关键领域开展合作。2018年1月,浙江杭派品牌女装3S牵头,杭派女装抱团入驻嫘祖服装新城,打造400亩的杭派女装特色时尚小镇。2018年9月,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将在西平召开。计划通过3-10年时间把西平打造成“河南西柳”、“中部常熟”,打造河南服装世界工厂样板工程,实现服装产业由西平制造向西平品牌的转变。

安阳市 中国针织服装名城
安阳市纺织针织服装行业共拥有企业4025家。纺织720家,针织1093家,印染整理32家,制衣1758家,其他配套476家,创造产值150多亿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纺织针织产业发展,制定了安阳针织服装产业三年发展规划。依托“一区五点”即纺织产业集聚区和滑县、汤阴县、内黄县、高新区、柏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目前,主要布局有五大园区:一是(北关区)纺织产业集聚区,主要以中高端服装制造和商贸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安阳县柏庄内衣批发市场群体,主要以棉纺、织布、漂染、服装、商贸等多专业的工业园区;三是高新区华豫纺织工业园;四是文峰区爱邦纺织工业园,均是以高档针织内衣和童装为特色的生产基地;五是汤阴纺织工业园,主要以高端服装制造、棉纺织、印染等精加工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全市大大小小十多个纺织工业园也成为创业者的重要平台,每年新注册纺织针织行业门类的创业主体近百户。
郑州中原区 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市
郑州中原新区纺织产业园建于2005年11月,规划总面积12.55平方公里,现已成为一个集纺纱、织造、染整、纺织机械制造、制衣、辅料生产、科研、产品展示销售,产业高度集聚、产品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园区先后被认定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郑州市重点产业园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十大转移热地。以国家质检中心、郑纺机、泰阳纺织和领秀服饰、娅丽达服饰等为代表的企业的入驻,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纺织产业链。
目前,园区有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专卖店的销售网络,市场占有率在全国位居前列。产业园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引进的项目中,入驻有国家棉花及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中部纺织服装品牌中心和华中纺织信息服务中心,不仅具有质量检测、标准制订、纠纷仲裁、信息服务功能,还具有良好的创新研发功能,有效带动园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夏邑县 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
夏邑县充分利用河南省近几年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的机遇,把纺织服装确立为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按照“纺织产品走高端,服装产品创名牌”的思路,实施“规模发展,品牌带动,外向开拓,拉动就业”的战略,规划产业集聚区面积19.44平方公里。以此为依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纺织服装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量变,而且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质变,呈现出体量大、链条长、后劲足的良好态势。截止2016年12月底,纺纱规模220万锭,坯布生产能力10万吨,服装加工能力1.2亿件,纺织服装产业2016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从业人员数3.3万人。夏邑县先后荣获“河南省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河南服装承接转移优秀县”、“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新兴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县”等称号。
商丘市睢阳区 中国针织服装名城
商丘市睢阳产业集聚区是省政府批准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商丘市南部,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从业人员4.8万人,主导产业为纺织服装和新型材料;园区已形成“六纵六横”网状道路格局,实现了园区水、电、气、通讯等全覆盖,已成为商丘市南部新兴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集聚区针织服装产业围绕服装制造已涵盖生产各个环节,从纺纱、经编针织、电脑绣花、洗染、成品加工到附件、辅料的生产等,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较为完整的针织服装产业链。目前,睢阳产业集聚区入驻针织童装企业13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年产针织童装6.5亿套,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针织内衣行业前列。园区重点引进了恒大针织印染年印染各类布匹3万吨和日处理1.5万吨污水处理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产业发展短板。为引导针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在睢阳产业集聚区内规划建设了占地900亩的“针织服装城”,建成车间厂房90栋,车间面积20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群规模和竞争力。
光山县 河南省羽绒服装加工基地
羽绒服装产业是光山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县共有羽绒加工及服装生产企业148家;羽绒材料市场经营户480余家;羽绒电商近5000家;现场充绒户万余家,在全国2000多个城市开设了1万多家服装订制门店;10多万人从事羽绒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工作,全县年生产、销售羽绒服、棉服4000万件以上,年产值达70亿元。2016年底,光山县羽绒产业集聚区荣膺河南百亿产业集群30强“金星奖”。
2016年以来,光山开创了以“光山羽绒”地理商标为统一标识的羽绒服装个性化订制连锁加盟品牌。2016年创建了羽绒企业创业中心,为小微羽绒企业提供创业平台。创建光山羽绒服装智能化制造示范基地,总投资2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3万㎡,吸纳就业1000人,年生产羽绒服装200万件,创产值6亿元以上,形成经济总量达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将光山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羽绒产业基地县”。
项城市 河南职业工装特色园区
服装产业是项城市传统产业,是项城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职业工装生产加工闻名全国,千余家服装企业中,仅专业生产职业工装企业就有37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4万余人,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国内已具备相当规模,生产的职业工装的种类已涵盖国内所有工装门类,产量在国内外市场已占有相当的份额,是国内重要的职业工装生产加工集聚地。其中项城市梦尔罗服饰有限公司、项城市松鑫服饰有限公司、项城市久玖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周口庄吉服饰有限公司、项城市鹏辰制衣有限公司、项城市圣书缘服饰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规模以上企业职工均在千人以上,年产各类服装近亿套,2017年上半年实现产值36.318亿元,出口创汇7.978亿元,主导产品有高中档西服、休闲装、羽绒服、标志服、医护服等300多个系列品种。
柏庄镇 河南针织名镇
安阳市北关区柏庄镇位于安阳市区北部。境区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41.47平方公里。是安阳市“1+4+1”城市组团之一。
我镇是安阳市二十强乡镇、“河南省生态城镇”、河南省“百强”乡镇、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优秀园区,“河南针织名镇”。现有服装加工企业6200余家,各类商户4000余家,其他3000余家,就业人口6万人。年用纱量10万吨,年产内衣、婴幼儿套装12亿件,产值100亿元以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柏庄已经成为安阳市乃至河南省的纺织服装产业重要生产集散基地。
柏庄镇服装产业以针织童装为主打产品,依托现有良好产业基础,着力补齐产业发展薄弱环节,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生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水平、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加快实施提升本土服装企业,招大引强国内知名服装企业入驻园区战略,打造 “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加工” 全产业链和 “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全价值链,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 。
穰东镇 河南省服装名镇
穰东镇位置优越,与郑州、武汉、西安三个省级批发市场各距300公里左右,地处“黄金三角”,交通十分便利,百公里内有南阳、老河口、襄樊3个民航机场,豫231线244线和焦枝铁路贯穿全境,镇区有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开通有直达常熟、柯桥、义乌、濮院等全国服装批发市场的班车和货运,是豫西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穰东镇服装产业特色鲜明。在巩固老市场的基础上,启动了中国穰东国际商贸城、中原服装商贸城、穰东海宁皮草城等现代化市场,带动市场达到9大交易区31万平方米,吸纳商户3169户,从业人员11000多人,年销售额达35亿元。个体加工户6600多户、加工企业213家,自主品牌62个,加工业年产值共计15亿元。穰东服装一业兴带来百业旺,服装产业像一块巨大的磁石,辐射吸引了周边6000多平方公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摇篮。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河南纺织服装基地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2003年,2012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位于新乡市区东部,距主城区8.5公里,处于中原城市群,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核心区和郑州航空港辐射核心区。
辖区总面积40余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部覆盖。按照产城融合、集约发展的原则,形成了工业生产、生活居住、商务办公、职业教育、现代物流五大功能板块。目前已入驻新乡白鹭化纤集团、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新乡市护神特种织物有限公司等2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初步形成了人造纤维—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等终端纺织品产业链综合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