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机器轰鸣、马力全开;仓库前,机械协作、吊臂挥舞;工地上,塔吊林立、车辆穿梭······近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国各地一批新建项目施工正在加速推进,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累积。5月20日,在工程车阵阵鸣笛声中,劲派高端功能性面料生产项目于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英林园)正式开工。作为晋江市纺织服装产业链重要的强链补链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等前期工程,预计2024年完成工程施工。在江苏省,现代高端纺织产业项目同样如火如荼。5月19日,恒一高档面料织造项目开工仪式在江苏盐城头灶镇举行。该项目集织造、整理、印染为一体,具有建筑面积大、装备水平高、产品种类多、市场前景广等特点。在广大中西部地区,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人才等各种要素资源的加速集聚,纺织项目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5月18日,安徽安庆市高士镇举行亿元项目签约仪式,纺织产业综合项目备受关注。该项目属纺纱、织布产业链。江西盛泓科技有限公司在武宁县工业园投资的石墨烯复合纤维及石墨烯交织面料项目日前也已开工。该项目分两期实施,生产经营石墨烯复合纤维及石墨烯交织面料项目。
5月26日,贵阳绿色生态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及热电联产等配套项目开工仪式在贵阳市息烽县举行。新冠肺炎疫情的多点散发,给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也让纺织企业进一步认清了转型发展的方向。不少面料企业围绕高端功能性面料项目或者产业链项目加速调整。“如今,纺织行业正在加速向高端化转型。许多企业家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借鉴行业品牌成长之路,切实感受到行业落后产能过剩、白热化竞争等带来的困扰,也深刻认识到低端、低价、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已没有出路。” 市场分析人士廖红英有着多年在全球各地纺织产业园工作的经验,她以福建、江西的面料发展为例进行分析:“只有做高端产品,才能更有效实现差异化竞争,企业发展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反之,做低端品牌、打价格战,企业经营起来就会更难,更步履维艰。”廖红英认为,高端功能性面料项目大有可为。“近几年市场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变化,健康生态的生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因此,具有舒适、再生、环保、低碳特点的多功能面料将更受市场欢迎,功能性面料必将成为市场的‘宠儿’。”她说。江苏、安徽、贵阳近期新建的面料项目并不专注于面料产品本身,而是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对此,廖红英分析,采取这样的模式有三点优势:首先是有多个产品环节的缓冲,可以大幅提升整个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其次,因为涉及上中下游产品,易形成规模效应,而且由于没有中间企业,在成本上也会有较大优势。此外,相比生产单一产品,企业数据更齐全,能够更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她说:“全产业链布局的面料企业,更容易形成多维协同效应和高效管理模式,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益的。”今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保持平稳运行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在终端消费恢复缓慢的背景下,一旦疫情出现反复,可能让纺织企业的运营面临更大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社会零售总额为4084亿元,同比下降6%。其中4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社会零售总额为791亿元,同比下滑22.8%。“消费需求疲软,加之产能利用率的下滑,当前纺织行业运行面临着‘难’与‘忧’,不少纺织企业利润明显缩减。选择此时扩大产能,或许是‘抄底’的好时机,但潜在的供大于求,也可能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隆众咨询分析师齐金月说。危中藏机,挑战也蕴藏着机遇。齐金月补充说:“当前,纺织市场竞争激烈,对企业成本和效率要求较高。规模实力弱、技术落后、运行成本高的产能面临淘汰,新建产能将凭借在工艺、效率和成本上的优势,替代老旧产能,优胜劣汰将在面料行业不断上演,行业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分化,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