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
追风筝的人

- The kite runner. -
-作者:付金诺-
-指导老师:吕珊琦-


-作品简介-
从本人自身经历出发,围绕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作出表达。以风筝作为理想的象征,通过对其结构、图案分割的研究,仿造风筝的创作手法,与传统男装的经典品类结合,在保证具有一定功能性的前提下,进行更具实验性的飞行元素与传统男装的融合设计。打造城市新型通勤者形象。
-材料-
100%羊毛面料、蕾丝面料、网格针织面料


- 追风筝的人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More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作者】
付金诺


飞行时光

-作者:于开颜-
-指导老师:顾远渊-
-作品简介-
女飞行员们日常的学习和训练生活可能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她们的内心又可能装载着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穿上这些率性、多彩的衣服,去感受不同的心境和风采,呈现出当下女性的新面貌。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作者】
于开颜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
域化希实
-作者:杨灿赫-
-指导老师:程之璐-






-作品简介-
在数字语境下,元宇宙构建出了平行于物理世界的全新时尚场景,虚拟服装与首饰逐渐成为新的时尚趋势。作品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探索在虚拟时尚背景下,交互性数字首饰的未来发展。作者设计了基于声音触发,生成自由首饰造型的程序,即以Python为逻辑语言,OSC为数据传输的基础上,在编程软件天问、单片机Arduino与三维软件Blender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构建出一套从虚拟生成到虚拟穿戴再到虚拟展示的时尚首饰系统。
作品通过观众在真实空间发出的声音所产生的数据,触发虚拟首饰的自由生成。作品将首饰造型的决定权一定程度上交付于观众,在程序设定的虚拟空间中,观众的角色转化为首饰创作者、造型的生成者以及空间的共创者。虚拟空间中的首饰造型将随着观众参与的增多而获得丰富与“生长”。
-材料-
银/树脂镀银/Arduino/VR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作者】
杨灿赫


Banmboo C

-作者:杨澍苗子-
-指导老师:杨洪君/宋佳珈-

-作品简介-
本项目是以改良传统竹编为方向的创新型设计。项目围绕现代社会中竹编文化发展困难这一现象,希望通过简化竹编步骤,增加趣味性来使更多人接受竹文化,尝试竹产品。
传统手工竹编因其繁琐的编织过程和复杂的编织手法令大众望而却步,所以本设计以“编”为切入点,重新定义竹材料的组合方式,采取了模块化设计方式,用简单的排列取代编织,由配套组件完成固定。组件作为竹材料的连接媒介,不仅对其起到位置的固定的作用,也可以其进行造型约束。用户可将相应规格的竹材料穿插于组件提前预设的位置中,竹材料得到固定,同时通件端口的球形设计可以使组件之间首尾连接,无限延伸,突破先前的空间和面积局限,使产出作品造型可以随意变换,给用户提供更多创意空间。
城市居民鲜有机会接触到竹文化,该项目希望借助现代设计给用户提供参与竹产品制作的机会,让用户在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同时了解竹文化,由此助力竹文化的弘扬、传承与创新,为竹材料的使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材料-
ABS、竹篾、竹条





Banmboo
C
—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作者】
杨澍苗子

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
”
逆行生长
-作者:张艺飞-
-指导老师:白鸽-
-作品简介-
《逆行生长》系列作品通过对海洋生物“海鞘”的研究,从生长过程中的肌理变化效果中汲取灵感。作品通过对波纹线条与织物表面肌理的变化过程的展现,分别对应生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结合针织技法和图案变化,探讨古老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











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
【作者】
张艺飞


织·秩
-作者:王劭文-
-指导老师:刘达-


-作品简介-
本作品的创作来源于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身在北京,故宫这座华丽的建筑群,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每当我走进故宫,我都会被故宫神秘的色彩所震撼,身在其中无处不透露着庄严与优雅并存的感觉。在奇妙的色彩之下又以冠以一个个精美的图案,这与错落有致的建筑结构相互呼应,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我的毕业创作的题目叫《织·秩》,主体部分是约为130块边长为10厘米的被包裹木块,这样包裹的设计方法来自于克里斯托夫妇的大地艺术,聚焦每个织片故宫传统元素贯穿其中,这些小块的织片可以全部或者是以组合的形式拼接在墙面上产生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给观赏者传递一种情绪,为空间设计增添一种形式。色彩是一种文化,其实每个人对色彩的理解都不同,我希望将我的色彩感觉传达给他人,让观者可以享受到独特的视觉盛宴。
-材料-
棉、温变纤维等









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
【作者】
王劭文


来源: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美术学院
编辑:章美薇/崔胜丹
美编:章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