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了积极的定制转型探索,出现了一些富有示范性的案例,但同时也还有众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服装行业价值链长,决定了定制化转型是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从上游的纺织印染,到中游的设计生产,再到下游的服务和零售,涉及的环节比较多,要实现定制化转型,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目前虽然有了一些积极的转变,可是存在的问题还特别多,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游的原材料供应还依然是大批量模式,能够提供小批量多品种供应的还非常少,目前也只有衬衫和西装面料有了一些定制化的供应。
2、目前已经完成了柔性化生产改造的工厂还不多,生产周期还有些长,尤其是由于传统的工厂制版基本都是适应批量化生产的方式,能够实现一人一版的工厂少之又少。
3、服装定制是重服务的业务,而我们中国虽然服装生产很强大,可是真正懂专业服务的人非常少,这就造成了定制市场的鱼龙混杂,让本来就对定制缺乏了解的消费者更是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不少试过定制的消费者会得出定制不如成衣更合身的结论(因为买成衣可以马上试,不合适的就不买,而不专业的定制服务还会消耗消费者的时间成本)。
基于这些原因,再加上消费者的观念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服装行业定制化转型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就象当年毛泽东写的文章《论持久战》,服装行业的转型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目前有些互联网公司意欲通过烧钱方式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客户,但是由于服务不专业,加上生产不完善,让很多消费者的体验不好,评价很差,其实这种做法不仅对于自己无益,更是对行业的破坏。
二、数字化技术推动供应链柔性化改造
转型定制,需要实现柔性化生产,而实现柔性化生产,首先需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服装定制相关的数字化技术有很多种,目前最核心的是数字化样版技术。
数码印花是实现面料个性化的有效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的数码印花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只是材料的适应范围还有待提高。女装企业通过数码印花实现个性化定制已经到了可落地阶段。
相对而言,女装定制更重视款式和花色的个性化,而男装定制的合体化要求则更高些。
传统的套版方法误差较大,而参数化的系统则是目前真正能够实现一人一版的CAD系统,可以通过输入量体数据实现自动的改版,效率更高,精准度更好,成本也更低。
三、数据采集和用户交互设计的互联网下单平台也至关重要
也就是行业中所说的MTM系统,其重要功能是实现客户数据到生产数据的对接和转化。
服装定制供应链平台有助于前后端资源的连接,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
与消费互联网不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需要通过垂直领域的网络连接,打通上下游,实现数据的全程覆盖,这就需要有各个细分领域的S2B2C平台出现。
总之,实现定制化转型,服装企业不仅仅是模式的改变,还需要一系列的数字化技术做支撑,以及善用平台资源弥补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只有通过广泛的行业合作,脚踏实地的解决一系列问题,共同推动市场发展,才能更好实现整个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