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装向来是中国传统女性的经典服装样式,随着时代变迁,“倒大袖”上衣所搭配的筒裙亦顺应上衣简洁的趋势而发展,成为流行的新风尚。
中国传统的裙子皆是围裹式,侧缝不缝合,平展开就是一块梯形平面的形状,是通过扩大腰围围系于腰间,从而形成闭合的裙装效果。《太平御览》卷六九六引《释名》:“裙,下裳也。……又曰:裙,裹衣也。古服裙不居外,皆有衣笼之。” 其中“裹” 就是围,围后必定要系。而筒裙两侧已经缝合,没有重叠部分,没有“马面”形态,简洁而又方便,在裙片上直接绣花,并保持前后对称,尺寸趋于合体,可以看出,腰宽和腰围明显与现代裙装的尺寸接近,显然这是受到西方服饰技术的影响,与中西文化交流是密不可分的,由近代围裙发展而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裙子。张爱玲在《更衣记》中写过:“晚至1920年左右,比较潇洒自由的宽裙入时了,这一类的裙子才完全废除。”

筒裙的长度变化
自民国初年至1930年间,裙子的长短也因时代的转变由覆盖脚面的裙子长度逐渐缩短,不再局限于脚踝范围,如图,由脚面向脚踝再向膝盖的长度发展,同时也顺应了上衣逐渐变短的趋势。

民国早期黑色缎绣花卉纹筒裙
上图是民国早期刺绣筒裙,以黑色丝绸面料为地,裙上刺绣花卉图案,下摆处有淡黄色贴边,上方腰头则有灰蓝色棉布拼接。此裙属于筒裙的早期形式,与此裙类似的如下图,是当时的婚礼裙。

民国早期大红色缎绣花卉纹筒裙
“五四运动”后,中国有大量的日本留学生和中国本土教会学校女学生,她们衣着高立领袄衫搭配黑色长裙,无繁复的纹绣与装饰,素雅且端庄。在西方女权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以女学生为主要代表的知识女性开始纷纷效仿此类穿衣风格,随后被城市女性视为时髦着装开始普及,“倒大袖”上衣搭配长裙成为当时女性主流的着装风格样式。

民国香烟广告上的女性形象
下图是民国黑色绸暗纹筒裙,通身以黑色暗纹提花丝绸面料为主,裙长较长,无刺绣花纹,属于传统与现代过渡阶段的裙装。

民国黑色绸暗纹筒裙
下图是民国时期牡丹纹长筒裙,外部使用黑色牡丹提花透明纱,内部使用白色棉布,腰头部分用深褐色棉布拼接,具有时尚而朦胧的美感。

民国黑色提花纱牡丹纹长筒裙
此外,裙子的长短也因时代的转变由覆盖脚面的裙子长度逐渐缩短,不再局限于脚踝范围。

民国棕色绸暗纹筒裙
图为民国时期棕色绸暗纹筒裙,通体以丝绸面料为主,简洁素雅,穿着时能露出小腿。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瓶
图中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瓷器中穿裙的女性人物形象,其筒裙皆是长度在膝盖附近,裙宽较宽,是典型的后期风格。
(内容来源:牛犁,崔荣荣《绣罗衣裳》)
图文编辑:李若旭
责任审校:巨亚凡
文章来源:华服志 志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