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创新者说】德州恒丰王思社:创新成果如何落地?产品、技术、机制、标准多管齐下

发布时间:2022-06-29  阅读数:11449

【创新者说】德州恒丰王思社:创新成果如何落地?产品、技术、机制、标准多管齐下


图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疫情防控”“高质量发展”“双循环”“双碳目标”等语境下,纺织行业、企业克服重重外力影响,实现了“十四五”阶段的良好开局。

进入2022年,内外环境变化更加剧烈,国内疫情发生频次增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行压力巨大;外部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以“稳”字当头,如何“行稳”?短期我们要打好组合拳,长期我们要拿出杀手锏,而这些都需要“创新”,需要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战术、创新的模式、创新的管理,而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创新的精神。

627日,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五届一次理事会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公布了2021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名单,授予王兰喜20位同志2021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年变局,唯创新不破时代考验,显使命担当本刊公众号特别推出2021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系列报道——创新者说,走近这些肩负使命的创新者们,分享他们的创新秘笈,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德州恒丰集团总部设在山东,现有41 家理事单位,分布在宁夏、新疆、云南、四川、广西、广东以及山东等七个省区,集团成立十年来,产能扩张42 倍,目前拥有纱锭320 万,织机2000 台,是集新型纱线与面料研发生产、纺织贸易、仓储物流、管理咨询和商学教育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尽管2021 年面对新冠疫情反复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但德州恒丰集团在王思社的带领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成功化解了各种危机和挑战,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果。2021 年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106.47 亿元,同比增长27% ;共上交税金1.63 亿元,同比增长62%


图片

图片

产品、技术、机制、标准

创新多管齐下


图片

王思社在2022 年上任德州恒丰集团党委书记,之前他任职集团执行理事长,分管生产管理、创新管理及企业科协等工作。


因为自己是技术出身,所以王思社一直非常重视企业的产品创新工作:2021年,集团开发了抗菌、抑菌、保健等400余个新品种。为提高产品创新效率,王思社提出“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联合产品研发模式, 除了在企业内部建立山东省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中心, 山东省恒丰植物染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院,省级院士工作站以及九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外还联合科研院校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破解生产工艺方面的难题,大大提升集团的产品研发能力。


通过产品开发,进一步提升了恒丰的新型纺织品牌效应,增强了盈利能力。其中“ 植物染色纺产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成果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202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品质竹涤凉感纱线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山东省轻纺行业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除此之外,集团1 项产品获得“市长质量奖”,23 项产品被列为市级研发计划项目。


在技术创新方面,2021 年德州恒丰集团开展了技术创新3300 项,管理创新6479 项,较2020 年增长7.5%2021 年集团开展230 QC 课题攻关,涉及质量、消耗、用电、大数据等多方面内容。


在机制创新方面,德州恒丰集团主动构建企业发展共同体,利用集团平台做好大宗物资集采工作。在原材料采购方面,通过集团整体采购再分销理事单位的模式,发挥出集团的规模优势,降低了原料采购价格。同时创新理事单位管理办法,做好理事单位之间的协调和互助工作,帮助困难企业度过难关。还创新性地实行了内部理事单位的托管帮扶,使后进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好转,经济效益有了大幅提升,提高了整体抗风险能力。


王思社不仅重视创新工作,同时也积极推动创新落地转化,从机制上设定了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借鉴激励机制,鼓励理事单位大创新、多创新、多借鉴。2021 年集团共开展各类创新10179 项,发放创新奖励累计136000 元,创新项目总借鉴率达到10%。以新开发品种为例,集团不仅提倡多开发新产品,同时设定了评选标准,在交货量、加工费、质量等维度上做出了明确要求,通过这种要求,引导理事单位把产品开发工作真正转化到经营成果上。2021 年符合要求标准的有100 余项,较2020 年同期增长140%,这就使得新产品盈利能力同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为实现标准化发展,王思社在企业内部率先提出制定内控标准的工作思路, 并亲自主持制定了《内控质量标准》和《内控质量管理标准》,同时配套建立起《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使之成为指导德州恒丰集团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图片

图片

大胆开展数字化转型


图片

差别化纤维是当下市场的紧俏品,王思社敏锐的发现了市场趋势,率先在德州恒丰集团建立了基于差别化纤维的纺纱数字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纺纱每个工序和作业点的可视化监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通过数字平台的建立和项目开展,逐步实现了管理大数据化,提高了生产力,具体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效果:提高了订单交货准时率;为降低生产用电、提高生产效率、设备规范管理、质量提升、企业重点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使生产信息更加透明,利于调动被管理者的劳动积极性,促进有效沟通和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在重点岗位上,改善了以往依赖经验进行管理的做法。以10 万锭规模计算,通过数字平台的实施,每天可节省落纱时间约5000分钟,按生产40 支纱线品种计算,每年可增加产量约200 吨。

图片

三大方向升级

产值向百亿级迈进


图片

王思社表示,德州恒丰集团今后创新和转型升级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加快山东省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山东省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中心平台,打造具有山东省引领作用的新型纱线及面料平台,联合上下游客户共同做好新产品研发,立足于打造在纺纱、织布、植物染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建设。


二是打造建立百亿级产值的集团公司。德州恒丰集团由目前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打造发展成集团公司组织形式,用3-5 年时间,利用并购重组等形式,科学合理、合法合规完成全集团股权整合工作,真正建立起体现企业实力的集团公司,全集团实现由“大生产、小研发”的产业现状向“大研发、大贸易、小生产”的产业集群发展,建立总部经济,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百亿产值的企业目标。


三是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充分和大院大所、专业院校、联盟单位开展人才培养交流,并通过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纺织产业学院、恒丰商学院等平台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鼓励更多员工成为创新人才,进一步提高恒丰的创新活力。





关于创新人物


2005年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委托会刊《中国纺织》杂志社承办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活动,迄今已十七届。秉承着“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把握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定位,推进创新人才战略的宗旨,活动共累计表彰了300多名创新人物,并成为业界引领创新的标杆性品牌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创新的坚守,对于产业的热爱,让中国纺织行业在强国之路上奋勇前行。2022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申报工作即将启动,诚邀您与时代同行!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