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校研究生做毛衣、横机操作“云”知道、不开订货会照样有新客户找上门……
在濮院,有这样一家“不走寻常路”的羊毛衫生产企业。不仅选择在疫情这三年多来逆势投入,还大胆引入一批年轻人才,放手让他们打造新的产品线。这家企业就是浙江圣奈尔服饰有限公司,专注做针织女装已有26年。
疫情之下,不论是数字化变革、人才引育,还是产品研发,“上新”始终是圣奈尔逆势突围的关键。
车间做“减法”
横机操作“云”知道
走进企业的数字化云车间,48台一线成型智能电脑横机整齐排列,有序运转着。纱线来回穿梭,一件件羊毛衫逐渐成型。和“忙碌”的电脑横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这个偌大的车间里仅有2名工人,在设备间走走看看。

同一时间,下单、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各项动态数据,在车间一楼的显示屏上跃动着,还一并出现在该公司董事长夏连根办公室的电脑上,为即将来临的生产旺季提供数据支撑。
这样的“云”操作,源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圣奈尔的第一次逆势突围。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这些企业感到艰难和茫然,但我坚信疫情一定会过去,危机也是机遇。”抱着这样的想法,夏连根在2020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投入1000余万元,改造老厂房。
除了厂房基础设施的改造,圣奈尔还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了48台慈星一线智能成衣机器,所有机器实现联网。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智能针织机械供应商之一,与慈星合作打造毛衫数字化云工厂,圣奈尔是全国第一家。

上新“云工厂”,让企业看到了实质性的变化。
“原来一名工人只能管8台机器,现在可以管15台。”数字化车间负责人丁彦楠介绍,日产20多件羊毛衫,是传统机器3天的产量。
不仅如此,订单交货周期也从原来的7至10天,缩短至4天左右,效率大大提高。
渠道做“加法”
名校研究生做毛衣
车间里做“减法”,渠道上做“加法”。2021年,大量引进年轻人才成立新媒体营销部,成为圣奈尔的第二次逆势突围。不同的是,这一次,夏连根将决定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夏丞骏。
26岁的夏丞骏,拥有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时尚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从世界知名的服装院校毕业回来做羊毛衫,看似并非最好的选择,但夏丞骏从未有过犹豫。
用他父亲的话说,“这孩子是从小在羊毛衫堆里滚大的,他对毛衣有一种情结,所以自己选择了时尚管理这个专业。”
去年,在夏丞骏的主导下,公司招引了10多名平均年龄在26岁左右的年轻人,组建了新媒体营销部,在小红书、抖音等线上平台打造年轻的产品线“CARVIDES”,每日更新有关产品和产线的图文、短视频,为企业持续引流。
受疫情影响,传统的线下展会和订货会模式难以为继,“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的订单减少了4成。”夏连根说,反而是新的产品线有逆势增长的势头,接下来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我们这个团队以‘90后’为主,产品的风格也是以年轻活力为主,再加上我们通过小红书、抖音来拓展渠道,吸引了一批年轻的客户群体。”夏丞骏说。

在公司的新媒体营销部,26岁的徐梓娟正在创作新一期内容的文案,手机端不时有网友私信询问工厂地址和拿货情况,“通过我们的推广找过来的新客户有不少,下午就有两个客户过来洽谈。”
不开订货会,专做羊毛衫的名校研究生“另辟蹊径”,正开拓一片崭新天地。
推陈出新
“我们要改变,不能躺平”
濮院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有6000多家羊毛衫生产企业。
从1996年门市部起步,发展到创办针织制衣厂,再到注册公司成为镇工业规模企业,圣奈尔的发展无疑是濮院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而今面对疫情,包括圣奈尔在内的很多毛衫企业,于危机中育新机,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身为土生土长的濮院人,夏连根和夏丞骏两代人深知,濮院有国内配套最完备的毛针织产业链,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作为‘70后’,我们有经验,但创新还是要靠年轻人。”夏连根直言,“越是遇到困难越要往前看,我们只有努力去改变,不能躺平。”

这个盛夏,第三次突围也已在酝酿中。在发展好品牌的同时,圣奈尔还在谋划研发针织与丝绸相关的旅游产品,推陈出新,融合展现濮院的古韵与现代。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