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1S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AHSHION WEEK
· 2022 SUMMER ·

7月12日早上10时许,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首届非遗艺术时尚周系列活动之一——非遗学术大咖论坛在广州图书馆隆重举行。

论坛聚焦“非遗活化连接时尚生活”主题,深入挖掘非遗在现代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就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创新非遗作出讨论。
国家级非遗广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展鹏、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恩乐教授、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左绪军、广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部副部长董帅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由首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策展人、广绣传承人屈汀南主持。
非遗活化连接时尚生活

本次论坛共有五个主要议题,分别是:对广州非遗保护工作活化历程的分享;为何当代生活需要非遗融入的思考;如何运用好非遗在年轻群体培养民族自信心的探讨;文化产业需要非遗提纯的原因分析;非遗在促进城市治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探索。
THE 1S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AHSHION WEE

广州是在国内系统探索非遗资源活化利用较早且成果显著的地区。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后,广州市更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继续深入推进非遗活化利用工作,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更是在今年的“广州非遗开放日”期间举办近80场面向全体公众的精彩活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非遗保护理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人”为传承载体的独特文化遗产,它在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经济、历史、文化价值方面都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国家级非遗广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谭展鹏
谭展鹏表示,年轻群体是现代消费的主力军,非遗传承人既需要保护好先辈所弥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更要结合现代年轻群体的消费喜好,用时髦语言翻译古老非遗故事,做到古法新用,活化发展才能更好保护传承。非遗的未来需要靠代代相传,令年轻群体在耳濡目染的非遗文化氛围中增强民族自信、坚定政治立场,不遗余力地参与、投身于建设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当中。


广州市文化馆
非遗保护部副部长董帅
董帅表示,从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在实践中对非遗的认识不断更新,即由“文化遗存观”转向“文化资源观”,进而转向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双创观”。在“文化遗存观”下,大家往往只注意到非遗一脉相承、活态存续的本体,认为非遗仅仅是需要被保护的对象;而在“文化资源观”下,我们开始把非遗作为一种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而衍生利用;在最新的“双创观”下,我们更加注重弘扬非遗在各方面的当代价值,即通过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助力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非遗活化利用实践,正是非遗认识论不断深化的产物。
FORUM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研究中心
执行主任
孙恩乐 教授
孙恩乐教授从院校文化的角度切入,在分享非遗活化的特点时囊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兼受外来文化冲击影响背景下,孙恩乐表示文化产业提纯创新已刻不容缓。因此她将非遗碎片化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通过5G网络实现非遗可视化呈现,拓展非遗传播渠道,实现将所学知识反馈于社会,造福人们美好生活。
THE 1S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AHSHION WEEK
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
左绪军


左绪军表示,现在年轻一代较为关注国潮文化,而非遗又是国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作为承上启下的角色,既需要上传下达、协助政府政策落地执行,又需要倾听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品牌等声音,更需要为大众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设计师、非遗保护工作者等行业创造机会活化非遗,让年轻一代读懂非遗,了解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
因此,除了需要年轻群体“发力”,社会中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人也需要共同参与“非遗活化工程”,大家互相碰撞才能产生出火花,才能为非遗的未来创造出更广阔无垠的发展空间,令其在促进城市治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释放出巨大能量。
首届广州非遗
艺术时尚周策展人、
广绣传承人 屈汀南

屈汀南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传统性、民族性和独立性,蕴含了大量文化艺术创作元素和原型,能够为现有的文化产业创作提供源源不绝的灵感和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强势注入新的生命力,使非遗更加兼具社会与商业价值,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
因此,他呼吁大家更多地关注广州非遗传承保护与活化,让非遗传承者、设计师更有动力继往开来、对非遗活化怀有无限展望,以实现民族文化产业蒸蒸日上。
广绣体验

期间,广绣传承人、活动策展人屈汀南为现场观众讲解广绣其精湛工艺与现代融合的服饰作品,如真金刺蝙蝠广绣牡丹礼服、橙色广绣镶金双飞彩蝶旗袍套装等。

其中品红蝶恋牡丹盘真金滚边华裳以其鲜艳的大红色及呈现出繁琐的广绣针法最为吸睛,其参考婚褂裁剪融合传统真金镶边手工,以纯金盘钉海水波浪纹,衬海棠点缀。通身绣有国色天香之称的牡丹,且有彩蝶翩飞,马面裙下饰鸳鸯一对,寓意吉祥喜庆、幸福安康、比翼双飞、百年好合,一派祥和之气,玉堂富贵。
THE 1S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AHSHION WEEK




在讲解过程中,广绣传承人屈汀南进行现场刺绣,他表示很多东西不能产业化,从而遗失古法技艺,活化创新必须要从老针法中仔细体会。通过往昔十八十九世纪世界所向往的东方美学,更好地向年轻人展现传统的东西,让年轻人走进传统,对非遗产生一定兴趣及认知。在当今的时代热潮中,各行各业更多地关注广州非遗保护,传承与连接之间,必须以“活化”实现。非遗保护传承之路,任重道远,致敬所有传承人及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付出,并对于广州非遗未来发展空间充满无限期待。

///
通过学术大咖对非遗连接现代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见解,让我们加深了对非遗传承保护、活化创新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国浓厚的文化底蕴,拉近了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首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系列活动还有《非遗学术大咖论坛》以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盛典暨非遗时尚跨界时装秀》的闭幕式活动将陆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