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橙柿互动
丝,在甲骨文中是两束蚕丝的象形。
丝绸,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人们发明缫丝技术,将家蚕所吐的蚕丝制成纺织原料,并织成丝绸织物,再加以印染、刺绣等工艺,成就了丝织品的华贵与优雅。
此后约3000年,“丝绸之路”的出现让中国丝绸开始通过海上和陆上两条贸易通道向外传播,先向东传至东亚,后向西传至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极大贡献。
最早的丝织品
PART ONE
丝绸为什么会产自中国?
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认为,中国古代先民关注蚕,驯化蚕,生产丝绸,很可能是出于原始崇拜。
“蚕作茧自缚,又破茧成蛾,让他们感到很神奇,希望通过驯养蚕,找到生命复活或者灵魂升天的力量。所以一些新石器文化遗址里会有蚕形器、蛾(蝶)形器。”赵丰说,先民们用丝绸包裹尸体或重器,也是希望逝者在安葬后能像蚕破茧而出一样,死而复生,或者灵魂升天。


上世纪50年代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家蚕丝绢片
1956年,浙江省考古工作人员在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个竹筐,筐内有一些纺织品及线带之类的实物,其中有绢片、丝线和丝带。该遗址距今4200年,是当时所知保存下来最早的丝织品实物。
钱山漾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的丝带
这种原始崇拜的思想在上古时期保持了很久,在战国以后,中国生产力大大发展,人们更趋理性,丝绸的实用性更受到认可,并且成为区别阶层的服饰符号,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中国丝绸文化。
“ 绫罗绸缎 ”
PART TWO
“绫罗绸缎”是日常生活中对丝织品的通称,但并非完整的分类方法。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纺织大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先民们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工艺技术体系及不胜枚举的纺织品种,古代常见的纺织品工艺和品种主要有梭织物、染缬品和刺绣品三个大类。
绫罗绸缎,都归属在梭织物这一大类。梭织物,是由经、纬线在织机上互相交织而成的织物,其最重要的因素是组织。古代常用的组织有五种:平纹、斜纹、缎纹、绞经和起绒,而根据其织造工艺,又可以分为单层织物和重织物两大类。








博物馆里看丝绸
PART THREE
坐落于“丝绸之府”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在2022年迎来了建馆30周年,也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挂牌10周年。
正值“2022丝绸之路周”,“华彩重现: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作为其中的重要展览之一,以时间为脉络,展示了不同形制的纺织品及其修复方法。分为起源(仰韶时期)、交融(北魏)、雍容(唐)、清雅(南宋)、月华(明)、流光(清)及溢彩(西方19-20世纪)等七个单元。
1.起源(仰韶时期)
2.交融(北魏)
3.雍容(唐)
4.清雅(南宋)
5.月华(明)
6.流光(清)
7.溢彩(西方19-20世纪)
END
资 料
来 源
橙柿互动记者:余夕雯
摄影:陈中秋 制图:李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