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绢 纱 绮 绫 缎 罗 锦 缂 —— 带你一起探寻丝绸里的中国

发布时间:2022-07-22  阅读数:11615

绢 纱 绮 绫 缎 罗 锦 缂 —— 带你一起探寻丝绸里的中国

文章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橙柿互动


图片



在甲骨文中是两束蚕丝的象形。

丝绸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人们发明缫丝技术,将家蚕所吐的蚕丝制成纺织原料,并织成丝绸织物,再加以印染、刺绣等工艺,成就了丝织品的华贵与优雅。

此后约3000年,“丝绸之路”的出现让中国丝绸开始通过海上和陆上两条贸易通道向外传播,先向东传至东亚,后向西传至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极大贡献。

图片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人员、物资、商贸交流的通道,也是中外文化尤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作为中国之珍的丝绸,它的生产和贸易曾是中国历代社会中的经济来源之一,并与中国的礼仪制度、文化活动、科学技术有着极大关联。可以说,了解丝绸,就是了解中国。


最早的丝织品

 PART ONE 


丝绸为什么会产自中国?

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认为,中国古代先民关注蚕,驯化蚕,生产丝绸,很可能是出于原始崇拜。

“蚕作茧自缚,又破茧成蛾,让他们感到很神奇,希望通过驯养蚕,找到生命复活或者灵魂升天的力量。所以一些新石器文化遗址里会有蚕形器、蛾(蝶)形器。”赵丰说,先民们用丝绸包裹尸体或重器,也是希望逝者在安葬后能像蚕破茧而出一样,死而复生,或者灵魂升天。

图片
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出土的半颗蚕茧
1926年,山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著名的半颗蚕茧。虽然这半颗茧子在丝绸起源的研究中无法作为直接的证据,但它一直被当作珍宝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

上世纪50年代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家蚕丝绢片

1956年,浙江省考古工作人员在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个竹筐,筐内有一些纺织品及线带之类的实物,其中有绢片、丝线和丝带。该遗址距今4200年,是当时所知保存下来最早的丝织品实物。

图片

钱山漾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的丝带

20世纪80年代,河南郑州市的考古学家在荥阳市青台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到距今5500年左右的纺织品残片,这与传说中的黄帝元妃嫘祖教民养蚕的时间大约相仿。

这种原始崇拜的思想在上古时期保持了很久,在战国以后,中国生产力大大发展,人们更趋理性,丝绸的实用性更受到认可,并且成为区别阶层的服饰符号,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中国丝绸文化。



“ 绫罗绸缎 ”

 PART TWO 


“绫罗绸缎”是日常生活中对丝织品的通称,但并非完整的分类方法。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纺织大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先民们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工艺技术体系及不胜枚举的纺织品种,古代常见的纺织品工艺和品种主要有梭织物、染缬品和刺绣品三个大类。

绫罗绸缎,都归属在梭织物这一大类。梭织物,是由经、纬线在织机上互相交织而成的织物,其最重要的因素是组织。古代常用的组织有五种:平纹、斜纹、缎纹、绞经和起绒,而根据其织造工艺,又可以分为单层织物重织物两大类。

中国古代丝织品品种有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比如丝绸的“绸”,是指缫丝捻线织出的平纹织物,质地紧密。清代的绸有江绸、宁绸、春绸、绉绸等。民国时期,大量的平纹素织物也称为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博物馆里看丝绸

PART THREE 


坐落于“丝绸之府”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在2022年迎来了建馆30周年,也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挂牌10周年。

图片

正值“2022丝绸之路周”,“华彩重现: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作为其中的重要展览之一,以时间为脉络,展示了不同形制的纺织品及其修复方法。分为起源(仰韶时期)、交融(北魏)、雍容(唐)、清雅(南宋)、月华(明)、流光(清)及溢彩(西方19-20世纪)等七个单元。

1.起源(仰韶时期)

图片

2.交融(北魏)

图片

3.雍容(唐)

图片

4.清雅(南宋)

图片

图片

5.月华(明)

图片

6.流光(清)

图片

图片

7.溢彩(西方19-20世纪)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资 料

来 源

 橙柿互动记者:余夕雯

 摄影:陈中秋   制图:李前芳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