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Craig Costello 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发布时间:2018-01-25  阅读数:10779

时装品牌与艺术家合作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不久前Moncler与Craig Costello在香港进行的一次公共艺术项目,却突破了跨界的定义

艺术家Craig Costello

时装品牌与艺术家合作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不久前Moncler与Craig Costello在香港进行的一次公共艺术项目,却突破了跨界的定义,10000个Mr. Moncler人偶在指定户外场地派放,另外还有350个艺术家特别限量版,能让大家把整个艺术项目的一部分带回家,的确是一种新的体验方式。


艺术家Craig Costello制作Mr.Moncler人偶


Numéro:是否可以聊聊,和Moncler这次的合作是怎样开始的?
Craig Costello:其实大部分的合作一般都是从邮件开始,然后进行一下对话,双方之间有你来我往的交流,了解一下各自的情况,在做些什么,合作有哪些选择等等。
 
那Moncler是如何找到你的?我一直很想了解当一个艺术家和时尚品牌进行合作时,品牌方会是只想要你们的想法,再把它变为商品,还是说会要求一个完整的作品?这次的合作是基于怎样的情况?
我觉得95%以上的合作都是通过邮件达成的,而只有极少数(包括这次的合作)是自己圈子里的人互相介绍的。比如我一个朋友的朋友会说“Hey,我给你介绍一个我的朋友”之类的, 这就是一种社交联系的方式。有些人会希望有时间能够考虑一下。我们会时不时地收到邮件问“你对跟我们合作感兴趣吗?”我一个朋友的姐姐也联系过我,说她在为一个品牌合作,问我有没有兴趣。总体来说,都是比较随机和开放的合作形式。



攻占香港街头的Mr.Moncler人偶

 
所以对你来说就是看一下这个对话会进行到哪里,然后自己是否感兴趣?
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有个人网站,有邮件地址,然后别人就会来找你说:“我真的很喜欢你做的东西,所以想联系一下。”但有些人就比较喜欢正式的介绍,其他人则可能就是直接联系,打个招呼这样。
 
听起来不错。
坦白说,我觉得这种形式在今天已经变得很普遍了,我知道有些艺术家甚至已经在Instagram上直接卖起了作品。
 
我觉得这很好,比较开放。你现在还认为自己是一个涂鸦艺术家吗?
嗯……我曾有段时间做的是和涂鸦有关的创作,但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活跃的涂鸦艺术家了。如果要说年轻时候的话,那就算是的了。

我曾和一些在纽约的涂鸦艺术家朋友交流过,可能有一段时间了。他们说要把涂鸦艺术当作一门职业来做其实很难,因为你要面对随时被警察追着跑的情况等。同时,他们也不喜欢被标签化,因为这种标签也是你艺术作品的一种表达。之后,他们从某种程度上都转向成为了画廊签约艺术家。
应该不是全部吧。




攻占香港街头的Mr.Moncler人偶
 
并不是,但这种转变似乎看起来挺自然的,他们希望能将画廊艺术家作为一种职业。所以你自己在一开始创作时,有什么计划吗?
完全没有。涂鸦艺术是我成长文化的一部分。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涂鸦就是一种非常随处可见,有趣又狡黠的艺术,和滑板这些事儿也息息相关。
 
文化把这些东西都融合到了一起。
我之前并不知道那样的,他们应该也是直到最近才考虑到自己可能可以以涂鸦为生。随着街头艺术的兴起,人们确实认为他们能够通过在街头做些什么获得名声,然后慢慢转变为……
 
对,但很多时候即使你可能会想到了什么策略,但也不代表你真的能完成。
完全正确。就像我们所说的“如果那真的很简单,每个人都会去做。”
 
我不确定在其他国家怎样,但在亚洲现在人们已经非常接受当代艺术的存在,对街头艺术也有了解。

我觉得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人们会逐渐理解。现在那些熟悉涂鸦文化的人正在成长,他们肯定会和20年前的人思想完全不同。


作Mr.Moncler人偶

 
你认为街头艺术现在是变得更商业了吗?还是说你并不关心这个问题?
我觉得有商业的一部分,那是无可厚非的。但街头艺术始终还是有非法的一面,人们也会因此遭到逮捕,孩子们依然跳过藩篱,跳到隧道里做自己的事情,然后又要被警察追着跑。这 种情况仍旧在全世界都有发生。所以现在是一种非常混杂的状态。有些人现在在画廊和美术馆里做着宏大的项目,他们可能过去有一些做街头艺术的背景,但他们不是涂鸦艺术家,而是正常地在工作室里工作,为画廊或美术馆专门创作装置。这是很不一样的。
 
你会怀念那些跑到外面,偷偷占领某块地方的日子吗?
我对过去的那段时光感到快乐,但同时那也只是属于我特定某段年龄、某个态度的时光。我现在有了家庭,每天晚上十点半就要窝到床上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了,现在46岁的我和20岁的我是完全不同的。
 
但你还是有和涂鸦艺术相关的背景。我想说的是艺术家们通常都会有自己的审美和创作方式,我想知道你通过自己的作品想表达些什么?有时候你会很想表达一些东西,自己的反应。所 以你在创作时是已经在脑海里形成了某件东西,还是说纯粹是属于自己的创造?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和观者间的互动和交流是重要的。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你当然不可能取悦所有人,所以你需要他们有交流,而人们从你的作品中能获得的东西也是不同的。如果是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的话,我会很享受不同的人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走进一个画廊或美术馆一样的艺术空间,抱有期待的观看。我希望能够和那些没有带着特定期待的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那会很有趣。



Mr.Moncler人偶创作过程
 
对,像是艺博会、画廊等,都是给特定的一群人看的。
是,对象非常具体。那其实是一种产业,尤其是艺博会,目的就是为了销售。
 
我虽然大部分时间还是和时尚打交道,但现在觉得有时候艺博会比时装周本身更吸引眼球。
对,艺博会非常受欢迎。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好事,能够吸引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你举办一场展览总希望是人头攒动的,人们对它是感兴趣的。我觉得现在人们享受艺术的方式有很多种。
 
你是否有心里挣扎过,考虑自己的作品是否能被别人理解?或者说你在乎这一点吗?
有时候会有挣扎,但更多的是一种混合情感:你做了某件事情、某件东西的时候,你总是希望人们能够欣赏它、享受它并理解它,但就像我说的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你也要接受这一点。因此,比如说我很喜欢Moncler这个牌子,喜欢它的创意、它的表达、喜欢它的制作和穿着它的人,但我自己本身不一定会穿,因为不是我的风格。但我很欣赏它。对我自己而言,道理也是一样的。有时候我会想自己做的东西是否太极简了,不够出奇。有些人看到了会说“我很喜欢”,那对我来说当然就很棒。他们能理解你的创作根源,你的作品也能向他们传递些信息。
 
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看上去很类似,艺术家们总是在不断地复制再复制……
我不是很确定。首先,我觉得中国的很多作品都很有趣。我觉这些东西是呈爆炸式的状态出现的。所以这种情况是既复杂又很有趣,很棒。 我觉得中国的艺术作品其实是非常多元的,只是取决于你喜欢什么,你看的是什么,以及在哪里看艺术品。
 
对,这样的问题总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对于从事创作事业的人来说(艺术家、设计师),有一些参照的东西、有你的灵感来源是很正常的,在这过程中你可以塑造起自己的个性;但有时他们只是非常纯粹地把这些东西变得很商业,变得完全以市场为主。所以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你经常和各种品牌合作吗?
并没有很多。我和时尚品牌合作过,比如Coach, Nike, Marc Jacobs还有这次的Moncler。我觉得能参与各种不同的项目是很不错的,接触到不一样的观众。



Mr.Moncler在墨尔本、Mr.Moncler在圣莫里茨
 
这次的合作比较像是你在做自己的作品,同时又是在参与一项公共艺术创作。所以这不仅仅是和你创作的东西有关,你同时又是在进行一种表演。当你在做一项公共艺术时,你是通过艺术作品把信息传递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我觉得从Moncler的角度来看,能把信息传递给普通大众是很棒的一件事。因为Moncler有很多一般大众不会购买的限量版产品、高档商品,所以他们能够通过这个方式来让大众一起参与,拿到一件小小的创作,是很好的。它是真的在邀请观众参与其中。
 
我以前也和一些公共艺术家进行过交流。一般做公共艺术的话,也就意味着你多多少少是要和政府合作,所以有时候过程会有点麻烦。
你需要先得到批准。
 
你(的作品)传递的信息是要准确的,审批的时间也很长,你还要确保自己的艺术作品在几年内不要被天气摧毁。所以你之前有做过这样的公共艺术吗?感觉会有些麻烦。
我做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临时性的,有些可能有一年的时间,一个月的时间。有些则是为某段时间进行的文化艺术节而创作的。这和永久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一样。
 
那艺术家们是怎么规划及考虑这种需要长时间存在的艺术作品呢?
这很困难,是件完全不一样的事情,需要非常周全的维护措施。美国有很多公共艺术作品可能已经生锈了,掉漆了,所以需要时不时地维护、翻新一下。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Mr.Moncler在洛杉矶、Mr.Moncler在柏林
 
你有没有什么作品已经在脑海里成形,但还没有完全付诸实践?
当然有,有很多。
 
那为什么还没有最终完成或实现?是因为体量的问题吗?
应该是因为各种原因,体量肯定是其中之一。还有预算、官方批准以及一些基本的后勤准备工作,都挺麻烦的。当你的创作进入到公共空间,而不只是一个私人的领地或建筑时,就会 变得比较困难。这对(公众)来说是有价值的吗?它的价值是什么?在美国或是欧洲有些地方,他们已经把艺术带入地产发展作为了一种开发手段。我觉得这是从纽约已故的地产商Tony Goldman开始的,他在迈阿密买了一大块地用于房产开发,他自己本人也是一个大收藏家。所以他邀请了很多年轻艺术家在迈阿密的那片地产开发区进行创作,然后营造起了一种艺术创作社区的氛围。
 
我应该去过那里,有很多艺术活动举行。
对,有很多的活动在那里举行。可能在20年前,随着房地产开发刚刚兴起,艺术家和房地产商之间其实有一种紧张的关系。艺术家因为需要空间,往往会去找一些便宜的地区,但那些地方通常比较偏远可能也很危险。最终,艺术家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很酷的社区,他们就在那里社交。之后呢,旁边就会出现商业,有餐厅出现,人们也会去到那些艺术社区。但那里的房产价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艺术家们就会被赶出去。不过我现在觉得地产商和艺术家是采取了一种合作的方式,共同打造一个这样的氛围,地产商们也很欢迎艺术家,视他们为重要的“资产”。

Mr.Moncler在香港
 
当然,所以你觉得这是一种好的投资?
对,我觉得是好的投资。如果有哪个地产商在某个街区有好几栋楼,我会很愿意参与这样的项目,用艺术装饰整个街区。
 
或许你可以考虑在中国参与一些这样的项目。
是的。这其实是想创造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你可以在社区里举行很多活动,有食物有音乐……
 
对,你首先要聚集起人,然后其他人也就随之而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