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源远流长,迄今为止考古学关于丝织品的最早发现来自浙江湖州钱山漾和河南荥阳青台村,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商代是我国青铜器鼎盛时期,该时期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蚕桑业亦形成了一定规模,统治者十分重视蚕桑经济的地位,将蚕桑生产与粮食五谷相并重。考古发现的商代丝织品尽管数量有限,但已出现了提花丝织物,这说明当时的织造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西周时期,统治者对手工业生产已有了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丝绸生产技术比商代有所进步。同时,商周时期草原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对外交流得到加强,这些都为汉唐时期丝绸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铁工具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产生了飞跃,与之密切相关的蚕桑丝绸业也受到重视,发展农桑成为各国富国强民的重要国策。
战国时期,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农户成了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手工业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显,有些技术世代相传,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处于初步巩固与发展的时期,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汉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汉初实行“与民修养”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规模宏大的官营丝绸业建立起来,其产品主要满足宫廷与官府的需求,民营丝织业也有了较大发展,有的作坊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和知名度。
丝绸产区较商周时期有所发展,西汉时期丝绸的生产重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东汉时期开始,西南地区的蜀锦成为全国闻名的丝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