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传递丝丝关怀。
千丝万缕,编织美好生活。
“幼儿园就在我们工厂附近,我和孩子一起,她上学、我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何乐而不为呢?”“是啊!工厂离家不远,活儿轻松,工钱也不低,在这里打工挺舒心。”近日,在西平县盆尧镇缝盘下乡卫星工厂打工的五沟营镇常湾村村民谷艳艳、盆尧镇盆东村村民于书贞等一边熟练地操作缝盘机,一边愉快地说道。
“缝盘”是毛衫制作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缝盘,指的是工人们把电脑织机生产出来的毛衫的不同部分,缝制成一件完整的成品。这是一项技术活,全自动机器不能取代,必须由毛衫技师手工完成。
统计显示,中国毛衫技师的用工缺口在20万人左右。近年来,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一直在寻求进一步实施好“巧媳妇工程”的办法,进过多次走访调研和细致研究,他发现,发展毛衫产业,培养毛衫技师,落实缝盘下乡能够很好的解决河南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更好的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
一台缝盘机,致富一家人,万台缝盘机,一座毛衫城。一台毛衫横机从十来万元一台,到一百多万一台不等,培训好一个高级毛衫技师,能够带来二到三台高级毛衫横机的投资,也就是说一个毛衫技师能够带来几十万到几百万的投资。高起点的培训毛衫高级技师,就可以带来较大的投资规模。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确立了“培育十万毛衫技师,布局河南八个县市,建设毛衫生产基地,打造世界毛衫工厂,助力河南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

经过持续说服动员,西平县、息县、淮滨县、叶县等县域纷纷加入“十万毛衫技师培育工程”。
今年1月份以来,西平县在谭店等14个乡镇建设了16个缝盘点,既增加了城乡居民就业机会,又从根本上解决了羊毛衫企业缝盘加工配比率低、用工不足等突出问题,用身边人带动更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在企业招工和农民增收中实现双赢。
息县已经连续开展了两期巧媳妇毛衫技师培训班,目前,已培训员工200余名,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已经在息县毛衫企业顺利就业。息县正通过产业发展把年轻人留在县城,通过学历学识改变年轻人思想观念,通过技术技能增加青年人收入,提高年轻人本领,引导新时代农村青年接受工业化洗礼,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可持续增收,推动共同富裕,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线串出致富路,缝盘转出团圆家!铆足干劲,盯紧目标,将要素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河南服装,十万毛衫技师培育工程进行时!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