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有些独立设计师品牌,比爱情更让人想触碰又缩回手

发布时间:2018-02-05  阅读数:10498

以近几年的关注和搜集来看,淘宝上隐藏着大大小小很多设计师店铺

以近几年的关注和搜集来看,淘宝上隐藏着大大小小很多设计师店铺。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已经比较有名的设计师品牌,比如Ms Min、Ricostru、上官喆等等,也可以在各个淘宝买手店找到;一类是正规设计类院校毕业的新人设计师们自创的独立品牌;还有一类则是打着原创设计品牌名号的店铺。比较起来,二、三类尤其是第三类要占到大多数。



▲迄今为止由淘宝店起家的、圈内认可度最高的设计师品牌应该就是Ms Min——虽然这个品牌如今已经进驻栋梁、连卡佛等诸多买手店,但它最初的发展却是以设计师刘旻在淘宝开售自己的第一个个人系列为开端的,直到现在淘宝也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发售渠道。

这几年因为线上的渠道优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年轻设计师都会选择开个淘宝,很多线下买手店也会开个淘宝。这样一来,倒是也更加方便消费者了解和关注更多品牌。不过关注的时间久了,常常也产生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很多品牌明明设计好质量也不错,买的人却远远比不上那些网红山寨打版店铺?比如设计师店铺的生命力为什么这么不持久?比如有些单品真的是生产出来给实际的顾客消费的吗?慢慢地,这些困惑也逐渐交织成了让人在喜欢之余又想要吐槽的部分。

是什么让人想要去触碰又缩回手?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可能横亘在眼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贵。优衣库199元的阔腿裤,设计师品牌把裤裆调低就敢卖3999元;Zara249元的外套,设计师品牌把袖子换成灯芯绒就敢卖5499元。价格直逼一二线大牌,但本身如果只是寂寂无名且在设计上也尚且平庸的原创独立品牌的话,对消费者来说就不足以构成让人消费的充分理由了。

吕燕在成立自己的设计品牌Comme Moi的时候对于定价也有过一番结论。她认为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比较容易负担得起的设计单品价位是3000上下,差不多介于中档品牌和奢侈品牌的定价之间——这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设计师品牌,它所配备的面料、工艺、渠道等等资源是一般的新生设计师无法拥有的。而我收藏的大部分新兴设计师店铺在各方面都到不了这个高度,平均定价在1000-2000的才更合理、也容易被接纳。毕竟淘宝上现在最缺的,不就是设计、面料、做工都甩开山寨打版店铺的、以千元单品居多的独立设计师店铺?

▲Comme Moi秀场

价格以外,从设计本身来说,我个人观察到两种现象。一种是设计不成体系。虽然表面上看人家也是一季一季在做的,但你完全看不出竟然是同一个设计品牌的作品。既没有一脉相承的风格,概念上也零零散散没有关联。去年还让人惊艳了一把的品牌,到了第二季上新的时候就已经离你而去扑向另一种审美了,你只能指望它有朝一日还能再度回归,简直朝三暮四。不过这种现象,基本上也就是出现在一些新兴设计师品牌的身上,大概在最终找到自己的风格的过程中总要迂回着试一试错。

还有一种则是不够实穿。设计师的创作当然很重要,但既然是公开发售的系列总该具备实穿性,尽量在设计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就连山本耀司都曾经被顾客吐槽太狡猾,给自己做的衣服比正式售卖给顾客的要日常、好穿很多。

比如我曾经在逛栋梁的时候慕名去找了入围LVMH的某位年轻设计师的作品,很有特点、一眼就能认出来是没错,但又厚又重、一条裙子重达十斤真的让人无力承受,穿上它我就轻松破百了。加上定价也高,基本上属于会被它吸引、但是看完后就会默默放回衣架的类型。



但我个人从情感上还是很喜欢这位设计师的,这种编织元素的运用真的非常具有独创性。据说现在设计师已经接收到各种反馈意见着手做了调整,从大面积运用编织元素转为局部细节的运用,散开的线头又延长成了流苏元素,在实穿性上是大大提升了。今年的Lookbook还蛮让人心动的。这种设计师品牌,就是属于可以持续观望的,虽然也刚刚成立不久但每个系列都在既定的风格体系内成长。

和接下来的情况比起来,「不实穿」显然就不再是问题了,至少还有艺术欣赏价值对不对?让人唯叹人生太难的是即使在成熟的设计师品牌也会有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单品。面对它们,往往就会产生一种「我不懂时尚」的伤感。找了几样印象比较深的给大家看看,在这个领域基本上是不管有没有独立设计之实、各个知名不知名品牌相爱相杀成一片了。


这件上衣售价5500,一般人还真买不下手。大概我不是对的顾客,品牌想要借此击中的是消费貂的群体?反正看起来确实和穿貂没什么区别了,还比貂便宜,怎么看都是狗熊。不知道实体店卖得怎么样,网上是没看到有销售记录。

接受无能的还有一类元素——设计师们都很爱用的器官元素。我看到过牙齿项链、牙齿戒指,还看到过仿真鼻子的戒指、仿真耳朵的耳环,创意大概还不错吧但是真的有点诡异。比如下面这双鞋,一排瞳孔配上这个肉粉色真的让人有点害怕。不过这个款式的惊吓值是稍微高一点点,店内其他款式还是OK的。



还有这个,蛮不懂为什么要在鞋面上加一朵类似小白花的装饰,会让人有不好的联想的,希望设计师还是要稍微调研一下民间的一些传统习俗——而且,这个加上还不如不加吧?没看出有任何加分的地方。



之前分享淘宝设计师店夏装新款评测的时候也讲过,有些店虽然打着设计师店铺的名头,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的设计才华,水平所限还经常出现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怪设计,有一种练功初期就不慎走入歪门邪道的既视感。怎么判断呢?其实也很容易,服装类单品价格在500元以下的、名字里有独立设计/studio之类的都值得怀疑一下。而且因为他们本身的价格比较便宜,反而比真正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卖得风生水起一些。



这是什么?枕头造型的帽子——不是枕头,是帽子。这个设计,真的就恕我不能理解了,然而卖得竟然还不错,好多人特意买回去凹造型拍照也就算了,难以想象还真的会有人把它戴出去,我眼睁睁地看到买家评论里出现了戴着这么一个枕头站在海边的买家秀,引人瞩目。

首饰类也是重灾区,各种造型奇异的也就不说了,还有很多品牌打着原创设计、手工制作的旗号,几片夸张大亮片给你串一串就敢卖599了。再比如有一次在买手店看到某个首饰品牌样子还不错,拿起来试了之后立刻拉入黑名单:几块石头做的,实在是太重了,挂在耳朵上两秒我就痛不欲生,不知道设计师本人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耳朵的感受。


等到一个设计品牌过了定价、设计这两关,身为消费者很多时候还得学会等待。因为除了少部分已经商业化地非常成熟的品牌,大多数扎根淘宝的独立设计品牌制作周期久、生产能力有限也是事实,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耐心。比如我最近在等一条裤子,去联系客服的时候已经过了店铺当初标注的发货时间,也只得到一个冷酷的再等一周的回应。


▲并没有告诉我为什么周期延长了。


没关系,等到我拿到它,所有的煎熬都会烟消云散。我有信心。

说了这么多,其实归结起来无非是价格、设计和周期,或者再加上运营几方面的因素——比较起来,周期长一点倒是没那么紧要,在喜欢的设计面前我们消费者的时间是愿意耗费的,价格和设计才是关键。当然最好面对顾客的时候也不要太高冷,这个就点到为止谁让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想买

爱是想触碰又缩回手,从今天的内容来看我对某些设计师品牌的感情也是这样。吐槽归吐槽,回归到内心当然还是要以支持为主,毕竟用心做设计的品牌生来就已经比网红山寨打版店铺高出一筹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