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服装,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大毛衫技师培训力度,把十万毛衫技师培育工程做好做实,为大型毛衫企业入驻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让大众产品下沉到村镇,走村入户,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提供岗位,实现可持续增收致富;中高端产品要在开发区落户生根,为解决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问题贡献行业力量。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 李刚
短短几年时间,电脑织机从无到6500多台,年生产各类针织服装6000万件,缝盘机1500台,年产值达35亿元,纺织和化妆刷两大主导产业出口完成40.1亿元……看到这一串跳跃的数字,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和地处豫东平原的农业大县鹿邑联系起来。是什么能让该县创造出如此骄人佳绩?9月5日,走进鹿邑县邱集乡夏庄一个普通的毛衫加工车间,从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中找到了答案。
“在这里上班,有事可以走,没事就过来,时间比较自由。”家住附近的范玲玲一边在缝盘机上熟练地操作,一边说,由于孩子小,没办法出去打工。去年看到别人在毛衫加工点干活,一天可以挣一百来块钱,心动的她就决定尝试一下,没想到自己因为年轻、上手快,一个月能挣4000多块钱。“这可比去外面打工强多了”范玲玲说。
羊毛衫加工用工量大,一个熟练产业工人,可以操作十多台电脑织机,但在领口和袖口缝合的缝盘织机操作上,只能一人一机,还得有一定数量的挑撞工配合着,才能完成羊毛衫的成品加工。
“缝盘”被业内称为是毛织行业全道生产工序的“咽喉”所在,缝盘,指的是工人们把电脑织机生产出来的毛衫的不同部分,缝制成一件完整的成品。这是一项技术活,全自动机器不能取代,必须由毛衫技师手工完成。每年的5、6、7、8、9月这五个月是毛纺织行业的旺季,也是毛衫技师收入最高的时候。
统计显示,中国毛衫技师的用工缺口在20万人左右,培养毛衫技师能够很好的解决河南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一台缝盘机,致富一家人,万台缝盘机,一座毛衫城。行业现阶段的重心在于“培训十万毛衫技师,布局河南八个县市,加大技师技能培训力度,引进大型毛衫企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