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在全球拥有474个仓库,年收入近420亿欧元。在给媒体的回复中,宜家写到,“我们的确在2021年冬季集装箱短缺期间,决定临时购买集装箱,以支持我们的海运合作伙伴(集装箱运输公司)。”“不过随后我们就已经售卖掉了这些集装箱,宜家的供应链部门也并不想长期发展这样的商业模式。”2021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危机,面对运力紧、拥堵长、运价高的现状,可口可乐、沃尔玛和家得宝等零售商以及其他一些货主公司、货代公司都曾购买过集装箱,租用过集装箱船甚至是成立了自己的航运公司。
近期,在全球海运费狂降的情况下,对班轮航运业的一些新兴和小型企业造成了影响,因为它们目前的收益不足以支付其租船承诺的天价租金。8月,刚成立不久的这家英国货运代理公司Allseas Shipping承诺从SFL Corp.租用2005年建造的1,740标准箱的“Green Ace”轮,租用两年,价格略低于50,000美元/天。然而,据报道,本月Allseas放弃了该协议,导致SFL以23,000 美元/天的价格将该船租给另一家运营商,不到Allseas最初同意的一半。
据报道,随着货运量的下降,亚欧运价较5月份下降了 25%,平均仅为7,700 美元/teu 左右,Allseas决定削减运力。
“订单荒”在全球蔓延
海运费天价时代落幕
这些新兴的航运企业可能也没想到,在去年一飞冲天的海运市场“凉”得这么快,简直就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环球时报报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表示,欧美国家通胀率高企,叠加地缘冲突、能源危机以及疫情,使得航运需求大幅萎缩,这是导致全球海运费暴跌的主要原因。丁纯认为,虽然现在的暴跌是将去年畸高的运价拉回到相对正常的水平,“但这意味着海运运费的天价时代落幕了”。
中国国际海运网首席执行官康树春表示,供需间的不平衡导致海运运费暴跌。疫情期间由于供应链断裂,部分国家某些物资出现断供情况,多国发生“囤货潮”,这也导致去年海运费用畸高的发生。今年由于全球经济通胀压力大,需求下降,与此同时,此前囤积的库存市场无法消化,使得欧美进口商减少甚至取消了商品订单,“订单荒”在全球蔓延。
此外,航运巨头大批新船下水则加剧了供需之间的落差。康树春表示,去年畸高的运费让不少船运公司赚得盆满钵满,部分大型航运公司将盈利投入到新造船只上,而在疫情前,全球海运运力已经高于运量。
《华尔街日报》援引能源与船舶咨询公司Braemar的说法称,未来两年将有一系列新船下水,预计明年和2024年船队净增长率将超过9%,而集装箱货运量的同比增速在2023年就将转为负值,这会使得全球运力和运量间的失衡进一步加剧。
中国出口企业承压
去年超订货物还要消化一段时间
来源:维运网、焦点视界、网络、化纤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