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服装邦(ID:Clothinghelp)
在一度生产了全球1/6毛衣的大朗镇,像浩发针织这样从事毛织的企业还有成千上万家,其中规上企业也达到100多家。
纺织服装行业:如何破解劳动力难题?
东莞大朗,曾经熙熙攘攘的针织产业园,不少已经门可罗雀;曾经廉价的劳动力,如今工资已经追上写字楼白领。
劳动力日益短缺的压力,珠三角另一座制造业大市——佛山同样有所体会。在佛山,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也不断遭遇成本上升难题,而即使工资上涨,年轻人也不再愿意走入工厂,不少企业面临熟练技术工人青黄不接的窘境。
浩发针织的探索能为佛山企业带来什么借鉴?面对消失的人口红利,珠三角企业将何去何从?日前,经济学家周其仁携手一批佛山企业家走进浩发针织,共探制造业海外布局的“战法”。
最年轻的工人都是80后
蔡淑琼(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服务的客户主要从事内销,所以我们的问题在于成本。现在在中国买衣服比在美国都要贵,受客户影响,我们的成本压力很大,做不下去的原因主要就是成本。但由于国内客户喜欢“短平快”,一下单就立刻要交货,这在国外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可能暂时不会转移到国外生产。
吴继忠(东莞市福建商会监事长、东莞市浩发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难的并不是去国外生产,还是在于国内劳动力的短缺。现在整个大朗都没有年轻人去开针织横机了,最年轻的工人都是“80后”。
我认为未来三年国内纺织业还可以做一做,三五年后就会全部转移到东南亚,像以纯、海澜之家这些全部都要在东南亚生产,再返回国内销售的。我和一位客户交流,他就说如果自己的品牌要活下去,就必须找国外的工厂来合作,我说我在柬埔寨开个工厂帮你供货,他一听马上很开心。
蔡淑琼: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劳务派遣公司,可以请临时工帮企业生产。
吴继忠:这当然是市场的正常需求,但做任何生意、任何企业,都要讲究运营的稳定,并承担社会责任,为员工缴纳社保并对他们负责。很多老板不去承担这一责任,有活了请临时工,没活了就不管他们,这样的企业是永远都做不好的。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针织企业全搬走了,大朗这里还有什么?
吴继忠:老家这边是研发部、采购部,因为供应链现在还没法转移,还要向国内企业采购,比如张家港纺纱厂。导致供应链没法转移的因素还有,行业下游有的去越南,有的去柬埔寨,像张家港纺纱厂可能就不知道该去哪里。短期之内,供应链还是主要在中国。
周其仁:确实供应链的黏性要更大一些,它的转移是很慢的过程,发达国家也是如此,现在很多关键零部件中国企业还是要从日本购买。你们搬走了以后,国内供应链应该还有很多发展的机会。
中企出海应当合力“抱团”
霍志华(广东永利坚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也去过柬埔寨,我分享一些我的感受,总结来说就是,当地其实都是中国人的天下。当时也是一位福建企业家带我过去的,他也是做纺织的,此外还做家具,并在柬埔寨投资了酒店。我去到柬埔寨,发现当地已经到处都是福建人。
出海机会多,但泡沫也多,西哈努克港那边到处是工地,已经多到寸步难行的地步,都是中国老板投资的。
吴继忠:福建人在柬埔寨的布局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了,福建商会在柬埔寨是国内第一大商会。
周其仁:福建商会的团体性非常强,尤其是在东南亚,形成了一个发达的社会网络,大家抱团出击。应该说这也不是耍滑头,只是他们对人性的理解不同,这一套在东南亚是行得通的。抱团出海的组织方式也很有意思,一个企业家先出去,剩下的企业家组织访问团去参观考察,考察以后更多的企业家被打动了,走出去的企业就越来越多。
吴继忠:最早是日本企业开始“抱团出海”的,他们到全球各地建设日本产业园,随后是中国台湾。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的抱团程度还有提升空间。

周其仁:产业转移是经济规律使然
千万不要认为产业转移转到中国,好像就到头了,产业会继续转移下去的,这是经济规律使然。10年前我去美国的沃尔玛,发现很多衣服已经不是Made in China,而是马来西亚制造、越南制造。将来甚至可能电商、直播带货都要去柬埔寨、拉丁美洲做,因为衣服在当地生产。
为什么国际客户不再接受我们的成本了?并不是他们觉得你价格不合理,而是因为他们发现越南做得并不比你差多少,但成本却便宜了几个数量级。但客户对中国厂商还是很看好的,他们建议我们去东南亚而不是另外找人下单,说明他们还是看好我们几十年来积累的管理经验。这些经验是否一定要放在珠三角?是否一定要跟这么贵的人工结合在一起?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当工资变高,而本国还有巨大的消费市场,那么留下来的企业还能做什么生意呢?因为不是每个产业都会转移的,比如英国,当地工人工资如此高昂,但它依然保留了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产业,比如有款折叠自行车就产自英国伦敦,价格奇贵无比,但依然广销全球。当然,这款自行车的部分零部件产自中国台湾,但设计开发和生产销售主要还在英国。
要知道,这只是一款折叠自行车,还不是航空发动机之类的高端产品,后者在英国乃至发达国家生产的就更多了。天下的事情都会有反例的,企业家一定要实际去看了才知道。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