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消费者王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双十一预售时,她曾在淘宝平台pidan旗舰店里看中了一款猫砂,前段时间同款猫砂的价格是106元,但后来突然调整至159元。
“客服的回复称是活动变了,这款猫砂暂时不参加预售。我跟他们客服反映了调价的问题后,他们又将价格改为125元。这样相当于还是涨价了。”王女士称。
另一位来自上海的市民李女士向澎湃新闻爆料,双十一预售期间,她原计划在淘宝波司登旗舰店购买一件可脱卸帽莫兰迪宽松外套羽绒服。她称这件外套在9月份时,平台的价格是券后979.28元。
本来她计划在双十一时打折时购买,没想到在双十一预售期间,该款羽绒服的价格提升至1349元,领券购买后实际价格仍为979元。“这个价格和九月份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李女士称。


双十一价格 vs 9月价格
澎湃新闻发现,这样打着双十一旗号,利用消费者图便宜的心理,先提价后优惠的套路不在少数,促销价格未必是真实惠。
一位网友的订单截图显示,今年618大促时,她在天猫平台上购买的雅诗兰黛400毫升粉水到手价380元、CONVERSE品牌的某款鞋到手价为426.55元、在天猫超市购买的爱肯拿鸡肉猫粮到手价388.55元,而在双十一期间,这三款产品则分别涨价至430元、479元、469元,涨幅都在五十元左右。
另一位网友称,十月份在某家纺旗舰店花49元购买的某款羊羔绒毯子,双十一活动期间打算再入手一条时,价格却变成了59元,网友感叹,“先涨再减,吃相太难看!”除了淘宝天猫,京东平台上也有此类套路。有网友分享之前购买的一款iPad类纸膜花了68元,双十一到手价却涨成了71元。
不少网友感叹,眼睁睁看着商品涨价,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样的“双十一”一点诚意都没有。
澎湃新闻注意到,去年双十一期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指出,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杜绝虚假宣传,妥善化解网络消费纠纷。
对于店家“先涨后降”的行为,11月9日,淘宝官方客服告诉澎湃新闻,平台目前会对出现此类现象的商家进行相关的核查处理,若商家有相关违规行为会根据现有的规则进行处理。
前述淘宝官方客服表示,平台会对报名参加大促活动的商品价格进行监控,若发现商家为开展大促活动故意涨价,且未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提示整改,平台将对活动商品进行清退处理并对商家采取警告、扣分等相应处罚措施。
京东商城客服则表示,京东在价保细则中写明,消费者因商家调整同一商品价格导致购买后商品京东价格发生降价,在指定时间内消费者可以申请返还差价,享受“商品价格保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