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集群动态 | 滨州加速打造世界级智能纺织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2-12-01  阅读数:29322

集群动态 | 滨州加速打造世界级智能纺织产业集群

山东省滨州市为进一步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数字产业思维本质、产业发展规划方向等,以建设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契机,全力打造滨州智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助推智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图片

滨州市借助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列入全省十强产业的发展大势,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寻找新动能。目前,滨州市共有规上纺织服装企业186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2021年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0亿元。今年1—9月份,滨州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326亿元。滨州市先后获得“共建世界级家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先行区”“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全国超千亿产值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龙头带动增强凝聚力,加速资源整合与品牌创建新集聚

滨州市全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规模市场强势集聚行业资源,加快行业资源整合与高端品牌新路径、新举措、新模式创建,打造了一批品牌企业。组织魏桥纺织、华纺股份等重点企业定期参加国际纺联、中国纺联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话语权和美誉度。“魏桥”品牌连续18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连续两年跻身世界品牌500强。魏桥嘉嘉家纺、德润杰(山东)纺织入选省级质量标杆。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滨州加大对重点培育品牌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支持品牌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纺织服装品牌。为培育区域品牌,滨州市充分利用纺织体系完备、特色产业多元的优势,加快培育惠民绳网、博兴老粗布、无棣渔网等特色产业品牌。今年,滨州惠民(绳网)特色产业集群进入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前10名。各具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正在滨州各地加速崛起。

数字赋能提升创新力,促进规模效应与内生动力新融合

 数字赋能提升创新力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一环。滨州市将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应用,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规模效应与内生动力协同融合的产业组织新生态,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危机中育新机。滨州市加快产业链重构,大力发展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研发、高端家纺智能制造、医药医疗材料等重点细分领域,加快推动家纺服装产业向时尚纺织升级。

加快数字化转型。滨州市将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深度融入纺织服装产业,催生协同研发设计、自动化生产、在线监测、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积极推荐魏桥纺织入选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华纺股份荣获省政府表彰的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山东华盛创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省级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企业。

加快产业创新。滨州市制定实施了《滨州市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时尚纺织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逐步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目前,集群内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国家级家用纺织品检测中心1个、纺织行业国标制修订单位6家、工信部重点跟踪培育纺织服装品牌企业2家。

开拓市场增强辐射力,构建扩大内需与循环发展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滨州市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加快循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搭建平台宣传推介,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升滨州纺织世界影响力。今年以来,滨州市组织开展黄河流域织造创意设计大赛,发挥大赛的媒介平台作用,持续提升产业整体创意设计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滨州市将积极把握机遇,做大国内市场,开辟国际市场,帮助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滨州市将紧盯农业用网、体育用网、海洋用网、安全防护网四大领域,重点抓好山东金冠网具有限公司年产30000吨高端农业用网、山东惠民(李庄)体育绳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绳网产品不断转型升级。化纤绳网传统产业已建立起以“创业—孵化—集群”为核心的内生驱动机制,培育化纤绳网企业700余家。


来源:滨州日报、纺织机械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