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专访 郭红:人生设计,设计人生

发布时间:2018-03-15  阅读数:13066

郭红1997年毕业于西北纺织工学院(现西安工程大学),曾服务过数家知名服装品牌企业,2006年开始创业,先后成立红树印象、DO NEW、Orpah等设计师原创品牌、东莞市红博服饰有限公司,2015年创立盛斐服装设计师工作室,业务线遍布全国。入行21年,她始终坚持一句话——我想我的设计更有价值,她说“从小我就知道自己热爱服装设计,这辈子从没想过去干别的。做服装设计,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更是我的精神寄托”。

△盛斐服装设计师工作室创始人 郭红女士  Angela

郭红1997年毕业于西北纺织工学院(现西安工程大学),曾服务过数家知名服装品牌企业,2006年开始创业,先后成立红树印象、DO NEW、Orpah等设计师原创品牌、东莞市红博服饰有限公司,2015年创立盛斐服装设计师工作室,业务线遍布全国。入行21年,她始终坚持一

句话——我想我的设计更有价值,她说“从小我就知道自己热爱服装设计,这辈子从没想过去干别的。做服装设计,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更是我的精神寄托”。

随着90后,00后逐渐成为时尚舞台的中坚力量,“快时尚”、“个性化”成为主题,原创设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这是服装设计师群体的黄金时代,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持续上新、多样化的设计需求,刺激服装设计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竞争愈益激烈。而品牌服装企业风格不易突破,缺乏持续出新的活力,部分小型设计工作室受人才和资金的限制步履维艰。

谁更专业化、高效化、规模化、多样化,谁就能脱颖而出。郭红女士创立的盛斐服装设计师工作室就是这样一个企业。


原创设计 版权唯一 针对开发 


盛斐服装设计师工作室(展厅铺号:B3088),成立于2015年10月,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独立版房、女装工作室、男装工作室,从研发设计→制版→成衣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合作的客户遍布全国,有品牌公司、面料企业、批发档口、线上原创服装品牌等数百家企业。


△盛斐服装设计师工作室


拥有设计师30余名,均为从业5年及以上,服务过国内知名服装品牌的资深设计总监、设计师、时尚买手等实力干将,时尚嗅觉敏锐,精通制版工艺设计,拥有强大的市场反应机制。

盛斐以女装定向开发、男装成衣销售为主,二者齐头并进。从客户诉求、风格梳理、产品定位、成本核算到产品研发设计、样衣制造,盛斐始终秉持着“原创设计 版权唯一 针对开发”的品牌精神与“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经营理念,迎合市场最新流行趋势,打造原创爆款。

其中,盛斐女装部分分为6大小组:休闲、时尚1、时尚2、童装、蕾丝、棉麻,针对客户需求无时间差灵活调配,以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好的状态完成合作。男装部分,2017年10月,郭红将发展成熟的男装独立出去,设立九圆男装设计工作室,以潮牌靓仔男装研发设计、样版成品销售为主,针对性强,风格独特。目前九圆男装设计工作室已与中大商圈多家面料企业达成合作,为其提供与品牌风格相吻合的展示成衣,让面料得以多方位呈现。


△盛斐服装设计师工作室女装


△九圆男装设计工作室样衣


凭着郭红多年的服装设计行业经验,丰富的行业资源,以及强大专业的设计团队,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多样化的设计风格,盛斐已逐渐成为中大商圈一股不可忽视的时尚力量。

我要比快时尚还要快 走在市场前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已经成为现在及未来几年的主旋律,无论是时尚行业,抑或餐饮等任何一行。

快时尚,服装品牌的上新快、持续上新,也要求着服装设计快、面料供应快、制版快、生产快。而盲目快的最终结局,则是层出不穷的抄袭与模仿。

针对这个困境,郭红认为,只有设计师群体比快时尚还要快,走在市场前面,才能助推整个行业朝着良性发展。比快时尚更快意味着,设计师群体要拥有洞察、预测和把握流行趋势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标准,时刻秉持原创设计精神,此外还需要不断扩充设计师团队,练就更强大的造血功能。

也正是如此,盛斐非常注重团队培训、人员考核。每月除了了解时尚趋势、学习理论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外,外出考察学习更是必不可少。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能维持持续进步、长期发展的状态是很难的,只有永葆初心,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更专业,更强大,为客户创造更大效益,才能在竞争洪流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

 人才是行业之痛 需各方努力从源头解决


这是一个创意的黄金时代,也是服装设计师群体的春天,“中国热”的升温也推动着服装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师们摆脱“艺术生就是差生”的偏见,走到台前,得到越来越多的掌声与关注,中国设计师群体越来越自信的同时,服装设计培训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培训院校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止于理论与现实脱节,年轻设计师群体盲目自信,过于浮躁,频繁跳槽不愿沉淀等问题也成为服装品牌公司、设计工作室,乃至整个行业之痛。

“由于团队扩充需要,年后回来,我就一直在面试,但始终没有遇到合适的,面试者大多是95后,甚至00后,自身能力无法匹配要求薪资,盲目自信过于自傲,实则在实操环节什么都不会,眼高手低”,郭红女士说。

想要解决服装设计行业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稀缺之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源头着手改革。除政府、行业等各方力量加强对培训院校的支持力度,整改不良培训院校,树立行业标杆与正确价值观,营造良好氛围外,学校教学模式也应朝着精英化,标准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虽然我没法去改变什么,但我始终抱着一个信念:只要孩子们热爱服装,愿意沉下心来学习,我十分乐意为他们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因为他们是行业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