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外需缩减和去年高基数因素作用下,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有所下降,但降速略超预期。目前,出口企业反映在手订单较往年同期有所减少,并对明年一季度的情况持谨慎态度。
10月进出口均现较大压力
对东盟服装出口保持增长
订单减少致中间品进口收缩
由于外需走弱,订单减少,我国纺织中间品进口持续收缩。10月,我国纱线、面料合计进口降幅进一步扩大至41.5%。服装方面,海外服装进口价格涨幅收窄,但国内市场对进口服装需求减小,导致10月针梭织服装进口额下降17.4%,进口数量降幅扩大到41.6%。
1-10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累计分别进口102.1亿美元和88.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1.7%和9.6%。大类商品纱线、面料、针梭织服装累计进口量同比分别下降38.9%、12.5%和35.1%,进口均价分别上升11.9%、3.5%和42.3%。
棉花进口量在持续收缩了4个月后再次回升。10月,我国进口13万吨棉花,环比增加了4万吨,同比猛增104%,其中自美国、巴西和土耳其进口增长最快。进口价格继续攀升,并突破3000美元/吨关口,当月进口均价3070美元/吨,继续创新高,同比、环比分别上涨40.8%和6.2%。
1-10月,我国棉花累计进口158.7万吨,同比下降17%,进口均价2670美元/吨,上升42%。其中自美国进口占近三分之二的份额,前10月累计自美进口量同比增长30.7%,进口均价上升38.7%。巴西和埃及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合计占比24%。
10月化学纤维进口量价都迅速回落。当月我国进口2.9万吨,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12%。当月进口均价2480美元/吨,较上月回落210美元/吨,同比增幅缩至6%。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信息,10月,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消费需求转弱,大宗商品承压运行,国际棉价持续走低,国内棉价弱势运行,跌幅小于国际,内外棉价差持续收窄。国内新棉上市量不及预期,国内棉花市场资源供应趋紧,现货价格走势强于期货,但纺织市场旺季不旺,原料采购多维持就近按需购买,国内价格止跌趋缓。国际棉价受欧美通胀加剧、紧缩预期增强、欧洲央行加息及美国农业部10月供需报告大幅下调全球棉花消费量等因素影响连续下跌,跌幅大于国内,内外棉价差继续收窄。


四季度通常是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旺季,然而眼下却是“旺季不旺”。
当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最大阻碍是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水平仍然较高,市场消费受到抑制,国际订单需求大幅缩减。因此海外采购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采购意愿不及以往强劲。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外需增长放缓,是当前中国外贸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稳外贸很大程度上就是稳订单。那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外需放缓这一趋势,从哪几方面发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首先,不要将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纺织出口企业可以多挖掘对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订单;多方寻找不同地区的供应商,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市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所所长许英明表示,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背景下,欧美市场需求疲软态势明年有可能持续。面对变局只能自我调整,以确定性的改变应对不确定性的变化。许英明建议纺织出口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RCEP,多元化布局国际市场,特别是进一步释放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合作潜力。这有助于对冲欧美市场疲软对中国纺织服装外贸的不利影响。
其次,把握国际市场的最新需求。经济不景气造成消费者购买力减弱,消费者对“非刚需”的纺织服装类产品明显缺乏消费热情。其实,当全球市场购买力受到抑制时,也孕育着新的市场商机。
如今的消费者倾向于“去标签化”,更加追求简约实用、性价比高的产品。例如,全球消费疲软导致中高端时尚类服饰需求萎缩,但基础类服饰却商机不断,平价快时尚在这个时候迎来发展契机,成为一种市场刚需。
此外,随着全球防疫政策的逐步放开,户外运动类产品也迎来机遇,消费市场对健康相关产品关注度持续提升,运动鞋服市场需求有望稳步增长。特别是一些新兴细分户外项目也逐渐受到关注, 成为户外产品开发方面新的增长点。消费者对细分项目的兴趣度及参与度提升,有望带动户外运动用品市场向更加专业化方向发展。
再次,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对稳外贸的重要作用。纺织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离不开跨区域跨境供应链的畅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蓝庆新建议,纺织出口企业要积极布局“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增强出口电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充分利用自贸协定,提高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在近几年全球疫情大环境下,纺织服装供应链、物流、资金流面临巨大压力,让不少企业感受到了压力。为了维持企业运转,有的出口订单甚至倒贴费用,产品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因此纺企接单的积极性不高。
跨境电商作为新型贸易业态,在前期复工难、订单骤减、新订单拓展难等各项困境中突出重围,为中国制造跨境出海搭造桥梁。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低成本和便捷化的优势为稳外贸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密集调整优化,不少地方外贸企业都踏上了组团出国“抢订单”之路。
据中国贸促会数据,目前已完成首批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的15个出国经贸展览项目试点审批,分布在德国、美国等8个国家,重点涉及纺织服装等领域,这将为促进企业出口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虽然疫情期间,线上参展、洽谈对稳外贸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企业而言,线下沟通对维系老客户、争取新订单、开拓新市场的效果是线上无法相比的。全球经济低迷看似压抑了外需,实际上对性价比高的纺织服装产品而言是难得的市场机遇。抓住这个时机“走出去”,赴境外参展、洽谈、交流,对稳定纺织服装外贸具有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纺织报整理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封面图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