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尚界,每年季复一季的进行着“大迁徙”,从纽约到伦敦,再从米兰到巴黎,设计师、模特、杂志编辑、买手、造型师、摄影师、明星……聚合在时尚的年度盛会——“FASHION WEEK”。
这种有组织的、季节性的时尚产业盛会,最早以“FASHION PRESS WEEK”的名称出现在纽约,由 ELEANOR LAMBERT 这位时尚行业的公关专家在 1943 年提出,以期在二战巴黎沦陷的形势下促进美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很快,巴黎、米兰也开始效仿,相继在 1945 年和 1958 年组织此类型的时装发布活动,伦敦的则由英国时装协会(BRITISH FASHION COUNCIL)在 1984 年发起,并将“FASHION PRESS WEEK”正式更名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FASHION WEEK”。中国在引进这一行业盛会时,将其译为“时装周”,来强调这是以服装设计师和时尚品牌最新产品发布会为核心的展示活动。
时尚周,破局时装周的困境
当下,时装周遍地开花,柏林、哥本哈根、莫斯科、基辅、东京、首尔……世界各个国家和城市都在争相打造自己的时装周。而在中国,大大小小的时装周也不下十个。表面上,这种燎原之势呈现出“时装周”蓬勃的生命力。然而,从具有风向标性的四大时装周来看,时装周似乎正在经历着种种坎坷。
从每年于1月、6月举办的男装周来看,规模不断缩小,纽约的男装周与其相对的女装成衣部分合并在一起,而其他三大男装周,因为许多品牌合并其男女装系列,参展的品牌数量呈现出与日俱减的情况;从每年于2月、9月举办的女装成衣时装周来看,纽约时装周的设计师纷纷“出逃”,而伦敦时装周的吸引力则日渐减少。时装周逐渐演变成部分圈内人的狂欢,以致一些产业人士与消费者“快餐”式在线浏览秀场照片即止。尤其和“奥斯卡”、“世界杯”此类娱乐、体育类的事件比较起来,时装周不论是在大众的参与度上还是对大众的影响力上,都自惭“逊色”。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时尚产业的业内人士,比如时装编辑们,也开始厌倦这种持续一个月的奔波。一些品牌,以 BURBEERY 为例,则尝试以“即秀即买”的模式来打破这一脱离消费者的时尚盛会。
而从中国的社会和产业语境下来看,“时装周”不论在促进时尚产业本身的发展上,还是在满足广大消费者上,都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国情。作为中国首个时装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发起人之一、全球原创设计联盟主席、中国时尚大师张肇达再度发表了其洞见,“传统意义上的‘时装周’已日渐式微,我们需要从内涵和外延上打破它的局限性,以涵盖时尚文化和时尚生活的‘时尚周’来重现时尚的活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承接了许多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加工、制造等环节,服装产业以此为契机获得了快速发展,从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大量服装产业集群,宁波、温州、惠州的男装,杭州、虎门、深圳的女装,佛山的童装,大朗的毛织,中山的休闲服,新塘、均安、大涌的牛仔,狮岭的皮具,番禺的珠宝首饰等等,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健全、完善的产业链。然而,和法国、米兰、美国的时尚集团、品牌化的发展模式相比,我国依旧停留在生产制造的阶段,在传统批发受到冲击后,流通价值也大大萎缩。在未来,这些产业集群急需结构调整和走向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时尚消费市场之一。从 2015 年开始,中国就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市场,据有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服装的消费市场是 2 万亿;在珠宝首饰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铂金、玉石和翡翠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四大黄金消费国、亚洲最大的钻石市场之一;在化妆品消费方面,据一份 2006 年的全球化妆品销售额排名中,中国超越法国和德国,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成为全球第三大化妆品市场。
在当下中国时尚产业急需变革以及时尚消费这一新兴消费文化的背景下,具有大时尚内涵的时尚周,赋予产业因应人类立体性的生活形态而融合衣、住、行、用等全方位的时尚宽度,同时也更好地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国家发展思想,具有时代意义。
时尚周,依然以服装为龙头
时尚周,作为具有大时尚寓意的新浪潮,需要依旧以时尚产业的支柱——服装产业为统帅,统筹鞋帽、珠宝首饰、化妆品、美容美发、眼镜、箱包,甚至室内装饰装潢、家居用品、消费电子等时尚各分类的发展。一方面,大时尚概念不能忽略满足人类整体生活形态的其他品类的组合,另一方面,服装产业需要以使命感和责任感带动所有时尚分类的发展。
首先,从服装的自身特点来看,服装的消费在所有时尚品类的消费中,占据最大的比重。除此之外,服装又具有品类杂、风格多、变化快、在人体上呈现的面积最大的特点,在时尚各品类中,处于前沿的位置,从色彩、材质、款式、造型等时尚元素上,给予其他时尚品类在创造上的灵感,牵引着时尚潮流的走向,继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次,从商业实践来看,服装产业一直走在前端。市场营销层面,服装品牌采用前沿的数字媒体、生产富于创意的广告,同时构建全新的现代渠道和市场模式,电商的发展便是以服装为先导而逐渐成长起来。而在零售终端层面,在传统百货商场中,服装品牌往往占据着主导空间。有的商场一层往往集聚着化妆品、珠宝首饰、手表、鞋履等品牌,而这类品牌也几乎以专柜的形式集聚在商场的中岛位置,而边厅的重要门面位置大多留给了服装品牌。有的商场则女装、男装、童装、运动装则分别占据商场各层。而从品牌独立门店的数量和规模来看,服装品牌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服装营销模式的各个细节对于其他时尚品类的市场运营都有着指导意义。
广州时尚周,时尚产业的开拓者
作为中国首个以“时尚周”命名的平台,广州时尚周从 2003 年创立之日起,就具有着高瞻远瞩的发展观。这股由广州形成的新浪潮,也继而影响着中国其他城市,杭州、重庆、厦门,越来越多的地方也开始以“时尚周”命名这一时尚文化产业的盛会。
首先,广州时尚周在 2003 年便以大时尚的概念来运作,为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广州时尚周在成立伊始,即意识到时尚产业各个部分需要协同合作,形成凝聚力。皮具、箱包、鞋履等品牌首次登上这样的时尚发布平台,不仅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被媒体和大众高度关注的机会,还促进了各个产业之间的交流互动,使皮具、箱包、鞋履类品牌获取了最新、最前沿的时尚流行资讯和消费趋势。
其次,广州时尚周还牵动起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建设与提升。首届广州时尚周上,佛山禅城区环市街道的童装产业集群就举办了“佛山童装日”多场童装发布会。而新濠畔、金龙盘等鞋包类专业市场也纷纷加盟,举办了皮具与鞋类的时尚发布会。
第三,2003 年的首届广州时尚周在聚合时尚文化的呈现上是多维度的。除时尚用品之外,还举办了时尚传媒大展,在当时广州最知名的地标性建筑——中信广场,聚集了中国当时各大知名的时尚杂志和媒体,展现了时尚媒体的风貌。
第四,广州时尚周早在 2003 年便认识到消费者在时尚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联动广州当时各大知名商场,以太广场、时代广场、天河城、中华广场、世贸新天地、王府井百货大楼、广州百货、友谊商店、新大新商场等,打造了一次轰动全城的“时尚购物周”,带动了广州市时尚消费的增长。
此外,在那一届时尚周上还举办了香车美女时装跨界联合发布会。并且关注点从成人模特儿延伸到儿童模特儿,举办了“十佳时尚小天使”的评选活动。
在全球原创元年——2017 年,广州时尚周,又打造了更具前端性的全球原创时尚生活展,在真正意义上,将时尚所涵盖的范围扩展开来,展现了大时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内涵。
在全球原创时尚生活展的展馆里,既有来自全球各地原创设计师带来的最新时装、皮具、箱包、鞋履、珠宝及其他配饰,还有中国本土的知名美妆品牌美赢东方 ZFC 集团、流行美,以及具有时尚设计概念的生活类消费品,比如意大利唯凡仕带来的众多欧洲知名品牌的生活用品,更有广汽传祺带来的概念性跑车。广州时尚周还把时尚生活体验带给羊城的百姓,在全球原创时尚生活展里,市民可以亲身感受奥亦未来带来的 VR 线下体验、以及奥睿智能科技带来的50个益智乐迪机器人的表演。在这里,时尚已经远远超越大众的普通认知。
在未来,广州时尚周还将进行更多前瞻性的实践。尤其在联动全球时尚同业方面启动了各类型组织建设,2017 年 4 月 6 日率先创立了全球原创设计联盟,2018 年还将继续组建全球时尚城际联盟、粤港澳大湾区时尚产业联盟。而在商业和消费实践上,带来更多更具引领性的创举。
时尚本身就是一个在设计师与品牌每季产品、以及各种文化表现上不断创新的产业。同样,在推动品牌商业发展与城市时尚文化建设上,时尚周的运行也必须高瞻远瞩,继续引领产业在新时代以及人类在新生活形态上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