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失败的数字化转型,大多数是没有坚持到增长拐点

发布时间:2023-01-30  阅读数:35378

失败的数字化转型,大多数是没有坚持到增长拐点


分享嘉宾:吴伯凡,商业新物种研究院院长;安筱鹏,阿里研究院副院长;邓志超,雅生活CIO;熊超,银泰商业集团CTO;罗循衡,风华新能源CIO。


一、产业互联的核心,在于需求侧


邓志超:产业互联本身不是一个新的概念,2016年工信部就提了这个概念。我们从创业的角度想想,产业互联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


我有幸经历了四个行业,从制造到能源、到建筑、再到现在的物业行业。虽然这四个行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成熟期、生命周期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性:入手的时候总要从末端牵头。


现在,我们看一下需求侧到底是什么?


比如制造行业,无论制造业的效率怎么提升,它始终要关心订单,这是它的需求侧。


再比如能源行业,无论是传统的能源还是新能源,在供给侧没有太多变化,或者说成本结构虽然有一定不同,但是本质上没有变化,它变化最大的是需求侧。


所以我们看需求侧响应,它代表了新的引领能源行业改革的方向,只有需求侧变化才会出现新的储能、光储充,才会有新的分布式微网,这些技术都是围绕需求侧诞生。


同样的道理,建筑行业、物业行业,都需要在需求侧更加深入去看它的变化,它导致的切入点,以此来去向前、向上游看我们的产业互联网应该怎么建设,重点在哪里。


如果总结一下,需求侧的特征是:我们要看大的形势上,我们的消费、我们的投资、我们的出口,这三个大的领域对于产业互联的需求是什么。


这三者背后的需求侧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的主导方向,这个对于我们来讲,分析一个产业互联的定位更加重要。


所以我的理解是,产业互联要关注的、去研究的是我们在需求侧的共享。什么样的共享?需求侧的资源共享和需求侧的能力共享。这个部分研究透了,你才能真正理解产业互联这条链怎么去设置。


梁冬:您刚才讲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需求侧。过去几年,我们经常听到供给侧改革,但其实一直以来需求侧才是推动商业发展的一个基石,因为你的需求在推动着一切。


邓志超:所以,我们在看产业互联的时候,我认为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包括产业互联这个定位上,它不是百花齐放,它应该是一道应用题。


它应该是按照我们刚才从需求侧分析,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定位和时间周期,去解的一道题。


梁冬:你现在在雅生活,这是一个物业管理行业。你们客户的最大需求是什么?


邓志超:我们客户的需求,是在公共资源上。我们管理业主的公共资源、公共空间,并不管理套内或者户内的空间。


围绕公共空间产生的是公共收益定性的问题,也就是公共资产到底如何定性,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需求侧的切入点。研究透这一点,远比研究透怎么做家装、怎么去做租销、怎么去做新的增值服务,更为重要。


梁冬:看清客户的需求本质是什么,是推动思考的一个原点。


二、从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升级之路


梁冬:我想请问熊超,银泰商业集团在做什么事情面对线下客流减少的挑战?


熊超我们银泰准备分为三波结合产业互联网。


2016年之前,银泰有一支单独的团队做了银泰网,其实就是消费互联网。这支团队核心的工作就是把银泰所有的商品放到线上,放到银泰网来卖。这里最大的一个不同,它让一个传统的线下商场能够去做互联网的生意,去做消费互联网的生意。


但这里有一个瓶颈:怎么把商场的所有内容以最高效的方式放上来?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阶段,我们把商场内部进行改造。


银泰现在单个商场大概有2-3万个IOT设备,这个设备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这个“场”的内容生产效率,有了这些东西的升级,线上的内容自然而然多了。


银泰现在线上常年保持200万款商品,而且这些内容都是银泰自己生产的,不是由每个商家生产的。这是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效率提升。


2018年以后,我们做大促,这会涉及怎么要货和补货,涉及到整个传统百货商场供应链的提效,这就不仅仅是银泰自己的事情,它需要从银泰扩展到供应商,扩展到专柜品牌。这三个角色,品牌的专柜导购员、背后的品牌供应商以及商场自己的运营方,三方要有三个组织之间的协同。


所以,银泰从2018年完成100%上云以后,重点都在投入供应链的升级。供应链的升级,本质上就是在做产业链的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协同升级的改造。


因为有了这些改造,我们刚刚过去的“双11”,线下比如西安、合肥这些区域因为疫情,它的线下客流腰斩了。但是一些好的区域,像杭州,它的增长在行业里大概是15%-20%左右。


也是因为数字化的供应链,我们通过数字化线上渠道,加上产业链的协同,帮25个品牌实现了万款爆品的销售,其中有3个品牌在双11当天直接过亿。这个过亿对于线下来说是什么概念?


你一个专柜一天大概是100万的销量,也就是说用一个专柜卖出了100个专柜的销售。所以,我们通过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升级的过程。


梁冬:以前我们都不知道销售人员,她也是有天分的,有一些卖口红的,她现在只要插上互联网翅膀,她一个人能颠覆整个口红行业。在你们这些专柜的很多服务人员或者工作人员,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代的网红,这也是场景打造的,你们能不能够把这个场景打通?


熊超:这个正在发生。像武林A一楼导购员,她的收入已经占到行业的顶级。银泰上个月排名第一的导购员,她的单月收入是在20万以上。


梁冬:她有线上线下一起销售?


熊超:本质上她做个人直播,个人成了KOC,背后是银泰整个供应链在支撑她这一个人,所有银泰的货你都可以去卖。银泰的这些场景,只要你个人的能力不错,你可以在这些场景直播卖货或者做分享卖货。


梁冬:这是你们的员工,还是外面的KOL?


熊超:员工。银泰和外部KOL的合作有,但不多,重点还是在做和供应商之间的导购。


我们现在的导购,也会开始有她角色的分工,有的导购在选品比较厉害,就专注于做选品。


有的导购对消费者直播有自己的特长,特别是一些美妆导购,慢慢地,很多导购开始做直播了,开始在小红书当网红了。甚至,背后可能有另外两个导购专门给她做选品选货,慢慢有内部组织形成。


三、产业互联,就是实现全局优化


安筱鹏:今天企业的竞争,已经成为一个体系的竞争、生态的竞争。所谓的产业互联,我的理解是如何实现企业和企业之间,多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的操作。


钉钉7.0提出产业互联、提出大协同链时代,我觉得它是触碰到了今天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富有挑战性,或者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几年前,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把中国国内15万家企业,最优秀的企业的数字化的投入和产出做了一个研究,结论是企业的数字化的投入是一个向上的曲线/直线,它的收益只有跨越了某一个临界拐点之后,收益才会呈现指数化的增长。


问题是这个拐点在什么地方出现?这个拐点是在企业内部的多个业务的系统集成达到了某一个阶段之后,已经企业和企业之间实现协同之后,才会出现这样一个拐点。


今天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我之前有一个观点: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和今天的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


在过去的二十年、三十年,所有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只是为了解决一个局部问题,它就没想解决一个全局问题。但是今天你只有实现了产业链的产业生态的全局优化,你的收益率才会更高。


梁冬:就是用新的连接工具,把那些曾经碎片化的供给整合成一股力量,这样的话,不仅仅在企业内部完成了整合,更是在企业之间的产业链之间完成了整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高了整个产业的话语权和效率。


四、从实体的竞争力,

到价值链的竞争力


吴伯凡:现在的变化是,从实体的竞争力到价值链的竞争力。当一个老大成为一群人的大哥,这个转变,有时候很有意思。


“大哥”并没有实质性对你有管辖权,但因为他有他的资源、他的能力,你跟他合作可能产生的预期,使得你在他没有强制管辖权的情况下跟着他走,这就是我们说的链主,价值链、产业链上的链主。


梁冬:中国企业正在面临很多挑战,整个全球化也有些产业在外溢,但中国是全世界不多的几个全产业链的国家,所以现在国家也在提倡由大企业来做链主,一个个整合各个产业链,从而形成一个网状结构。你们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战略吗?


邓志超:我认为所有的战略都是好的战略,关键看怎么执行及落地。


我们理解一下“链”这个概念,从技术上讲它应该是非中心化的,我们讲谁是“大哥”,实际上就是谁能带动利益,形成一个利益链。


从我的角度来讲,首先得定位清楚利益最大驱动方是谁,找准方向。


另外一个链的概念,“链”这个字本身就是一个金属房子,意味着它是一个牢固的同盟关系,不是一个松散的耦合关系。我们可能要更多从技术手段、数字化手段打造和建立牢固的关系。


熊超:在传统百货行业,“大哥”基本不存在,但存在的是谁量级最大,谁跑的最快。银泰数字化做了6年,前3年学习,后3年当我们销售增长起来后,其他商场也就急了,出现了鲶鱼效应。


这些企业之前是你打样,我想学就学,现在就变成你怎么做的,请一定告诉我。


我认为本质上还是在比较平衡,大家都是在比较稳定的商业模式下有一些新的效率提升,从而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多危机感和希望。


梁冬:自从有了直播,有了更多供应链管理之后,你们这些线下实体商场就有一种新的活力和生机了,好像你们变成一个直播的平台和直播卖场。


熊超:因为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商场里导购员最懂消费者,所以当导购员做直播的话,能够更好服务好消费者。


吴伯凡:其实还有一个优势,银泰在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对产业链,对于上游的控制能力或者是管理能力,这是它的竞争力很重要的关键。


很多带货网红稍微大一点以后,就会遇到没有好货的问题。所以,网红带货很重要的一个内功就是如何管理产业链或者产业带。如果一个企业,像银泰这样能够对上游有一种系统化的管理能力和引导能力,就会很有竞争力。


那么,引导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很多时候要从数据来。通过客户的数据,知道你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产品做什么样的创新。


所以在C2M过程中,它甚至扮演了一种最初的设计者,或者是研发者,这也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产业链真的是一个产业互联网,而不是过去简单的传递。


五、数字化的核心,

是更好的服务客户


安筱鹏:二十大报告里有句话要加快发展数字产业集群,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已经是个体系化的竞争,生态化的竞争。竞争所有的焦点问题是,所有链条上参与方如何更好服务消费者,如何更好服务你的客户。


数字化不仅仅把供给端企业武装起来了,也把消费者武装起来了,把客户武装起来了。今天的消费者需要的需求是个性化、实时化、场景化、内容化,消费者也有了更多参与权、表达权和选择权。


现在的供给端,供给不是一个企业,是一个链条,这个链条上所有的企业如何围绕着已经快速变化的消费者做出一个实时响应,这就是为什么要实现产业链上不同企业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为什么要实现产业互联,或者是“大协同”。


核心问题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让供给端的参与主体变得更高效,更好服务客户。


这里有一个核心是数据和数字化发挥什么作用?


看不见的自动化。当你了解了客户的需求信息之后,这个需求的信息就会把它转化成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在每个链条上开始传递。


当不需要人去参与的时候,背后蕴含的就是数据在每一个环节可以自动流动,可以解决每一个环节上各种各样问题。


无论是工厂,还是商场,大量沟通和交流都是人和人的沟通,所谓数字化就是如何能够把这些沟通变成基于数据和数据,系统和系统,API和API的沟通,这就是产业链之间的协同能够更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个技术底层逻辑。



文章来源: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