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家还是裹着厚厚的冬装。
此时此刻,在长三角,距离上海、杭州、宁波都只需1小时车程的南方小县城里,作为“保暖神器”的羽绒服生意仍是一片火热。
小地方也有大作为。您或许不知道,这座人口不足70万的南方小城——浙江平湖,承包了全国50%以上的羽绒服。
▲平湖本土青年设计师沈威廉原创设计的羽绒服登上“长城秀”
作为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集群地,浙江的服装产业可谓是中国服装产业最具代表的缩影。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浙江的“传奇”:这里“七山一水两分田”,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但靠着一身“无中生有”本领,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闯出了一片天地。桐乡不产一根羊毛,却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海宁不产一张皮革,却是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平湖不产一片鸭绒,却成了全国最大的羽绒服市场……
一个个特色产业集群撑起了一个个地域的经济发展,点燃一座座城市的烟火气。浙江的传奇,是如何铸就?又将如何延续?我们就从一件小小的羽绒服里“窥一斑”。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
“衣食住行”衣为先。浙江与它有扯不断的历史渊源,这不仅是得益于天时地利,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浙江人的勤劳和智慧。
江南地区纺织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挖掘出土纺织工具,可以复原当时的腰机,证实当时已具备成熟的纺织技术。
浙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杭嘉湖平原氤氲千载的水汽,孕育出了杭嘉湖丝绸的莹润与轻软。历史上还有“杭城所出,天下为冠”的说法,足见浙江丝绸之精美。
在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地区就以盛产的葛布而闻名。东汉宫廷以“越布”为赏赐,是先秦至汉代浙江最负盛名的纺织品。
古代的衣着是讲究尊卑贵贱。官僚贵族可衣绫罗绸缎,平民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
宋元时代,土布的织造工艺由中国布业鼻祖黄道婆的家乡松江乌泥泾传入浙北的平湖等地,成为老百姓的一种新时尚。
在遥远的农耕时期,一个产业的形成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禀赋。
浙江的东北部,一马平川,沃野千里,是江南水乡、鱼米之乡。而靠近沿海的地区为潮河泥、沙质土壤,适宜种植棉花,为土布提供了优质的原料。
清邹璟辑《乍浦备志》载:“棉花,自乍浦城东三里之牛桥镇而东,稍北直抵江南金山卫界,其间田荡之种棉花者,十几三四,约足供数万户纺织之资。纺织所出布匹约可以衣被百万人。”棉花的大量种植,为土布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原料基础,织布成为农家的一项重要副业。
一个产业的兴起离不开创新。在吸纳了松江黄道婆纺织技术后,平湖土布织造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技艺。如平湖祖辈的织女们能巧夺天工,依照远古时代“绳纹陶器”上的几何图案,创造出了一种名谓“芦席布”的土布花样。20世纪60年代,形成服装、饰品、鞋帽、床上用品和门帘窗帘用料等五大系列、上百个花样品种。
江南女子的婉约、坚韧,就这样在织机古老的吱呀声中,在梭子飞快的穿滑中,织就了土而不俗,艳而不媚的土布。土布不仅是当地服饰文化的一大特色,而且享有盛名、远销全国各地及国外,成了当时平湖等地人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
二
当年是一块布,如今是一件衣,历史总是在传承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乡镇、村、联户、个体企业齐发力,“无中生有”地发展起羊毛衫、羽绒服、鞋子、袜子等产业集群和一大批专业市场,挖到了“第一桶金”。
▲位于平湖的中国羽绒城
平湖也渐渐确立起了“世界百件衣,平湖有其一”的江湖地位。最高峰时,平湖全年服装生产能力3亿件套,总产值130余亿元,占当年平湖工业产值40%左右。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如火如荼的发展道路上,在浙江的这些小城里,也经历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也趟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破题之路。比如,平湖的企业以服装产业中占有率仅3%的羽绒服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重生之路”。而如今,转型之路押宝在了两个方向:经营模式创新和时尚品牌打造上。
触网迎来新商机。2018年冬天,一款在亚马逊上售卖的羽绒服横扫整个美国,连时尚博主们也纷纷打卡。这正是平湖80后小伙邱佳伟与妻子共同创立的本土羽绒服品牌Orolay打造的爆款,甚至在美国被称作“亚马逊外套”。
随着短视频直播电商兴起,作为电子商务发达的浙江,各地都在抓紧培育孵化网红基地。去年冬天,苍南宜山镇占地30亩的网红直播基地开始运营。从优衣库同款的自发热打底和最近两年爆火的德绒内衣,你都可以在这个小镇找到。
用时尚“出圈”。激烈的竞争最终要以品质设计说话。成为拥有自主品牌的原创设计制造基地,是平湖等地传统产业对自己的新定位。去年,平湖本土青年设计师沈威廉原创设计的羽绒服成为首个登上“长城秀”的中国成衣品牌,和“加拿大鹅”抢市场,受到一众明星的追捧。
三
浙江依托区位优势、文化底蕴,无中生有似的发展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产业集群,成就了浙江特色的县域经济,也造就了浙江今日的基础和实力。国家把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交给浙江,也充分体现了肯定和信任。
浙江还有很多像平湖羽绒服产业一样的冬日经济“隐形赢家”:绍兴诸暨的中国大唐袜业城,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女孩子冬日所穿的“光腿神器”多半来自这里;“针织内衣名镇”温州苍南宜山镇承包了你的秋衣秋裤……这就是浙江县城“做生意”的独到之处,在这些小县城里,产业很小,但几乎都做到了行业内的天花板,甚至从国内走向全世界,成为中国超级产业冠军。
为何在这片土地上,总能长出这些独具特色的好苗子?
浙江人深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浙江人更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创造民营经济发展奇迹,靠的是能吃苦、能动脑,靠的是拒绝“等、靠、要”,敢于直面难题困境,千方百计努力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和务实精神。
浙江各地也不断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比如,平湖为了鼓励原创设计,着手建立自己的“护城河”,给羽绒服市场设计了严格的原创设计备案和管理制度。政府部门经常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地域品牌形象。
前几日,疫情三年来浙江省级部门带领1万家企业赴境外谈生意火上了热搜!在疫情防控形势发生重要变化时,浙江又一次敢为人先,以只争朝夕、主动出击的精神面貌,引领千帆竞发、万商奔流。
当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制造中淬炼了匠气,在千篇一律的过程中凝聚了匠心,“浙江制造”涅槃重生,蜕变为“浙江创造”再次崛起。
潮水在变化,悄无声息,身处其中忙忙碌碌的人,是否感受到这变化流过的痕迹?
面对发展机遇与空间,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面貌、务实有力的扎实举措,拥抱时代、顺应潮流。等到某一天闲下来的空隙里,环顾四周发现,时间已经推着彼此“柳暗花明又一村”。
地点:六里塘
摄像:王帆
文章来源:平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