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县里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淮滨县期思镇村民春燕,就在家门口的淮滨临港国际服装城阳光(河南)服饰打工。“前几年我在广东务工,一年也就春节时候回来一趟,现在在这里做产业工人,每月工资到手有5000元左右,离家近又能照顾家庭,厂里还为我缴纳了社保,过年走亲戚,大家都羡慕我呢!”她介绍,这几年,淮滨县纺织服装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吸引了数万名当地群众从沿海城市返回家里就业。
春燕就像时代大潮里的一滴水珠,折射出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就业变迁。
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则显示,全国2.9亿农民工中,外出农民工约1.7亿人,比2020年增加213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约1.2亿人,比上年增加478万人,增长4.1%。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为7130万人,增长1.1%;省内流动超过1亿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8.5%,增长1.4%。
类似的案例和数据都清晰地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再“跨省打工”,实现了“就近就业”。这是近年来农民工就业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

告别“跨省打工”,实现“就近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各地区就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更高的薪酬、更好的保障、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这就让越来越多曾经远赴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农民工有了更多就近的选择。
拿如今的淮滨来说,近年来,淮滨县全产业链发展纺织服装企业,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2平方公里,全球最大毛纺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江苏阳光集团河南项目在淮落地并投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工业强县实现了跨越发展,已成为境内外商家的投资热土。
另外一个大背景则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的乡村振兴战略,把更多的就业机会送到了家门口,这就让许多像韦春燕这样的人,有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
农民工的这种就业形势,是大势所趋。
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像韦春燕那样在自己的家乡就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曾经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汗水和力量。未来,他们一定能更加便利地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追逐自己的美好生活。
文章来源:旗帜创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