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947字
预计时间:8分钟
金亿齿轮董事长陈金根不是一个好高骛远的人。自2011年公司成立以来,他几乎从不外借资金,而是“账上有钱再添新设备”。如此一来,即使形势不佳,公司也不会面临太大风险。
对于企业管理,陈金根的法则是“把员工当家人”,用丰厚的待遇留住员工,用心培养人才。
也正是这些理念,让金亿从一家仅有10台设备的小工厂发展到如今的行业领先者。今后,陈金根还将继续深耕缝纫机领域的齿轮制造,引进高端设备,力求将产品做精,让客户放心。
苏州金亿精密齿轮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金根
心怀梦想,同时抓住机会
11年前,金亿只是菀坪一家只有10台机床的零件公司。从一开始的150万元到如今的2000余万元,陈金根投入公司发展的几乎都是自有资金。刚创办金亿时,厂房是租的,开会和就餐的地方也都是别人的。那时,陈金根暗下决心: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后来,他买下四层厂房, “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小天地”。
金亿厂区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对机会的把握。但凡是能推销自己产品的机会,陈金根都会牢牢抓住。2019年,他参加了一次全国小模数齿轮技术研讨会。由于公司规模较小,陈金根并没有上台发言的机会。据他回忆,会议在临近结束时有一段“自由发挥”的时间,至于谁能被选中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不过,他不想放弃,“我就在后面老举手,不喊我我就跑到前面去,坐到前排空位上才被叫上台。”那场会议有三百多人参加,陈金根走上前台,介绍了自己的公司和产品,以及公司在行业里的发展情况。终于,他的目标达成:在晚餐时间,许多人来找他交换名片。得益于这次勇敢的举动,让他结识了后来的合作伙伴。“所以人有时候要有梦想,有梦想就能成真,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的话,那就什么都没有。”2015年到2016年,缝纫机行业整体处在低迷状态,陈金根生产了600多万元的库存却卖不出去,不过到2017年,他就迎来创业以来的最大转折点——和摩拜单车与富士康合作。
陈金根(右)与其子陈骞
摩拜单车是2017品牌50强榜单中唯一一家来自共享单车领域的上榜企业,同时也是整个互联网出行领域的唯一入选公司。合作的2个月时间,金亿创造了近2600万元的产值。“那年是一次比较大的跨越”。虽然目前金亿在缝纫机齿轮领域已被评为了全国单项冠军,但是陈金根觉得还远远不够。“我们还是要继续深耕,把齿轮做得更加精密、精细,在耐磨性上继续提升,让客户在用到我们的齿轮时没有后顾之忧。此外,在噪声与外观上我们都会去改善。”
稳步发展,也要留住人才
作为企业的负责人,陈金根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有敏锐的眼光”。他认为,在现在的大环境中,金亿要做的就是“稳住”。“在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要勇于抓住机会,形势不好的时候,就要稳健发展。因为危机来临的时候,大家都忙得晕头转向,这种时候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稳住,把现在客户要求的东西做好。”接下来,陈金根打算采购一些更高档的设备,不过依然不打算借贷。“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不追求跨越式的发展,不去大踏步地往前走。形势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这样即使是外面形势不好,公司本身也不会有太大风险。”现实情况也如他所说,在过去的2022年,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是金亿的经营数据并没有大幅下降。正是这种对“阶梯式”进步的追求,才让金亿在行业里一直处于领先状态,也才让金亿的老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更加强烈。陈金根对员工有着很深的感情。谈及创业以来取得成功的最大原因,陈金根将其归结为“将员工当家人一样看待”。从一开始,金亿就从不让员工在工作餐上花钱,“一日三餐公司全包,连碗筷也不用带”。在企业文化上,陈金根也在不断摸索和完善。前几年不忙的时候,他都会带员工去旅游;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连举办年会的地点也会选择当地有名的酒店。
员工外出培训
在金亿,许多待了10年以上的老员工仍然奋斗在一线,特别是管理层。目前为止,金亿的管理层几乎都是从一线提拔上来的,陈金根为他们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个人待遇。他曾把公司的一位财务送去苏州大学读书。他认为,送员工出去读书等他学成归来,对公司也是有益无害的。对于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陈金根有自己的一套理解。“‘企业’的‘企’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人’,下面是‘止’,人才走了,企业也就停止运转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人才留住。”在薪酬待遇上,陈金根也会给出代表当地行业较高水准的薪水。他坚定认为,只有员工稳定了,产品质量才能稳定。“我们做齿轮的,新手工人起码要花半年时间去适应,但是只要老员工不走,质量就能稳定下来。所以我希望员工能够留下来,和企业一起发展。”
金亿车间
金亿“稳健”的公司风格不仅仅在于留住员工。去年下半年,有一家常州的客户前来参观,之后认为虽然金亿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公司的扎实管理和先进设备都让他们感到非常放心。客户的评价和肯定,让陈金根觉得:“虽然都说形势依旧不好,但是对于2023年,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我们一定会做得比2022年好,一定还是会有所发展。”
迎接创新,永不安于现状
当下优秀的企业,一定都在创新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在陈金根看来,创新不一定是颠覆性的,做一点小的改善和提升也是创新。他认为,在传统行业里,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把成本降下来也是一种创新,添置更多自动化设备就是一个好方法。虽然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往东南亚转移,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缝制设备最大的市场仍然在中国。因此,陈金根仍在寻求国内市场高端化的突破。据他观察,虽然国内的齿轮也能达到一定的精度,但是和国外的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齿轮的精度上。
金亿产品
他认为,在创新方面,菀坪当地的企业在很多方面需要向台州学习。台州通过自动化流水线降低成本的方式让陈金根印象深刻,“比如给我5元钱价格我做不了,但是给他们做还能有利润,就缝纫机而言就是一种创新”。除了缝制机械之外,金亿近几年也将业务扩展到其他产业。每当其他业务利润更高的时候,就有人劝他把缝纫机事业放弃,但是陈金根仍然打算将缝纫机齿轮作为金亿的主打产品,“这一块我们不能丢,因为我们是做缝纫机零配件起家的,我对缝纫机有感情。”目前,缝纫机业务占了金亿的60%。陈金根说,如果日后形势好的话,还会为缝纫机齿轮增添设备。特殊时期,有些整机厂离了金亿的零件就很难做,但这也是陈金根所期待的品牌效应。虽然做实业很艰难,但他一直信心满满,在他的字典里,就从未出现过“放弃”二字。回想起十几年前金亿从最开始只有10台机床的小厂到如今行业领先的地位,陈金根不无感慨,他觉得一定不能安于现状。“我们要更努力,如果不与时俱进、不往更高端的方向升级,只能等着被淘汰。”
本文作者:茆雪纯 / 图片来源:苏州金亿精密齿轮有限公司、全缝信息中心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中外缝制设备》杂志所有。欢迎分享、点赞、三连!转载请联系本刊。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