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产业招商不可谓不卷,近日笔者听说投资机构都已经开始下场招商了,且考核指标的压力还不小。但现在的招商情况早已不如以前,难度正在不断加大。
长短期因素影响下,招商逻辑正发生转变
(1)短期:企业需求走弱+载体供给增加,导致招商变难
首先,外贸不畅+内需不足之下,中小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导致整体招商难度提升。

图:全球贸易降温下空箱堆积的上海港码头
在此之下,很多外贸产业导向型的城市都存在一定影响。例如青岛,虽然已经距离正常春节假期结束大半个月有余,但至今仍有很多工厂没有开工。

图:企业端投资意愿偏弱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研究
其次,近几年大量产业载体的开发建设,产品同质化使得招商竞争激烈。
(2)长期:产业孵化和发展逻辑改变
过往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招商模式会相对粗放,不管招到的企业是否与整个区域的产业基因适配,反正企业能留下来就是招到好商。一个区域要实现新兴产业的聚集,首先就是尽力招引行业龙头,却不论本土是否适合产业的发展,总之招商工作是以“新兴、热门”为首要考虑指标。
现在:产业孵化逻辑改变,基于“安商稳商”才能招到商
新常态:从“产业招商”到“商招产业”
一方面要先“留住优质企业”,出台有效措施实现“安商稳商”。从目前市场行情来看,如果能够保证所在区域、所在园区的优质企业不流失已经是很好的局面了。因此,更多的工作需要放在扶持和稳定已入驻的优质企业,确保出租率的稳定。政府层面需要出台有效措施和政策去扶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园区运营商则需深度了解企业的需求,提升运营服务的质量。
另一方面,“安商稳商”的本质也是为了招到更好的商。因为从整体来看,一个区域的产业集聚,仅靠从外部招引几家大企业是不够的。一定是要基于自身的产业集群去构建和延长产业链,包括通过扶持本土龙头或上市公司,去延展和孵化其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在存量基础上进行增加,才能使得服务更落地,产业也更能够生根发芽。
三大举措助力“商招产业”
一是“紧抓牛鼻子”,紧扣优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台州市通过集聚的上市公司,培育和孵化其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产业创新力,使得创新链和产业链能够深度融合。
二是“以商招商,让落户企业当红娘”。新兴行业在当地生根发芽,让落户企业充当“红娘”,进一步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实现落地,实现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完善产业链,孵化新兴产业。
三是充分提供创新产业需要的生产空间和孵化环境。台州市建设了一批优质的空间载体,包括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同时出台了各类的扶持政策,促进了创新产业生态加速优化。
总结
从微观来看,一个园区要想提升招商质量,也要着眼于区域的产业基因,充分发挥区域本土产业优势,多想想能为区域产业发展做什么。
我们一直在说产业链不是纸上画出来的,也不是招商招出来的,一定是本土自己长出来的。而亿翰作为深耕产业地产数年的第三方机构,帮助不少区域发展的平台公司理清本土产业现状,运用大数据工具导出区域产业地图,并进行实地调研梳理出重点企业画像,然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招商策略。
做好新时代招商,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产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