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行业正迎来需求释放。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手机通信、家用电器和医疗保健的成交额占比提升明显,“兔”年主题珠宝首饰销量同比增长超10倍,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唯品会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户外桌椅的销量同比增长690%,运动手套销量增长102%;女式外套销量增长32%,运动羽绒服销量增长近40%。
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消费品工业聚焦实施“三品”战略主线,聚力保障医疗物资和重要民生产品主责,聚心谋划做实行业高质量发展主业,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保供给、惠民生、补短板、扩消费,行业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呈现出动力强、韧性强、根基强的特点,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占全部工业20.3%的资产,完成24.8%的营业收入和26.9%的利润总额。
创新引领提质升级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2022年,为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工信部等部门加强统筹谋划和政策协同,《“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加快构建。“三品”全国行、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吃货节、孝老爱老购物节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扎实开展,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巩固增强。
过去的一年,消费品工业发展更具有含“金”量。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向品牌要效益、要价值的竞争格局逐步形成。消费品文化赋能已成为一种产业发展趋势,“国潮”“国风”蓬勃兴起。全产业链稳定性及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稳步提高,超过100种消费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纺织、家电产业整体实力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消费品品牌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12个品牌入选“2022年世界品牌500强”榜单,占我国入选品牌总数的26.6%。59个品牌入选“2022年亚洲品牌500强”榜单,占我国入选品牌总数的24.2%。
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023年春节期间,预制菜行业又迎来爆发式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日前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预制菜写入其中。
“2023年餐饮持续复苏,将带动预制菜、速冻食品、调味品等需求释放,行业将迎来恢复性反弹。特别是预制菜行业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随着餐饮连锁化趋势及消费者便捷、多样化的消费习惯形成,2023年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超过30%,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余德彪说。
2023年,疫情对生产规模的影响逐步消退,我国消费品行业整体将处于稳中向好的状态,消费品行业生产预计将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不同行业预计增速有一定差异。
余德彪预计,2023年,消费电子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仍将实现正向增长。随着5G基础设施的建设、厂商增加其产品类型以及运营商加大支持力度等助力,5G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增速预计将超过20%;5G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占比将达到六成以上,其中5G折叠屏手机有望从小众走向大众。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软硬件加速成熟,2023年有望迎多龙头入场,在游戏行业率先崛起。
轻工业“内循环”支撑力强劲,但“外循环”仍然承压。随着地产政策放松,作为房地产后周期行业的家电行业,特别是部分渠道前置化的行业,例如厨电、卫浴等,市场需求有望增加,特别是水电气暖相关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7%。此外,家装行业的复苏也会带动一定的消费。而与内销相比,海外市场面临消费需求下降、订单转移海外工厂等诸多影响因素,出口市场仍然将承压。
何亚琼表示,2023年将着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保持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应能力,推动出台促进生物制造、原料药、纺织、特色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发挥好消费品工业推动实体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消费品工业对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保障作用,发挥好消费品工业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打造强韧的消费品工业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