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经济乘风破浪,未来可期
谈及中国经济,李强说,确实,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的因素还有很多,而且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偶发问题。如何稳增长,对中国、对世界各地都是一个现实的考验。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5%左右,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确定的。当然,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大了,超过了120万亿元,新的挑战也有不少。在这种高基数上要达到这样一个增长目标,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倍加努力。
有关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部署,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整个经济运行整体向好。所谓“稳”,最重要的是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所谓“进”,就是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新进步。
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打好这几套组合拳。第一,要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第二,要打好扩大需求组合拳,包括内需、外需、投资。第三,要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第四,要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这些组合拳,每一套都有丰富内涵,我们还会根据实践需要,不断充实、调整、优化这些组合拳的具体内容。
李强说,刚刚记者还问到,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确实,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的。比如,我们的市场规模巨大、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的产业体系完备,我们的人力资源丰富,我们的发展基础很厚实。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显著。说到困难,实际上大家都有困难,中国的困难也不少,但是静下心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没有困难?我们从来都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实现新发展、创造新奇迹的。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听的最多的故事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都很励志,讲的都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人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所压倒过。从今年开年后这两个多月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我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最近一些国际机构也调高了对中国今年经济的预期。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乘风破浪,未来可期。对此,我充满信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对于民营经济,李强谈到,大家一定都已关注到,这次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就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了深刻阐述,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深受激励,都很振奋。
我长期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经常有机会与民营企业家交流,对他们发展中的期盼和顾虑还是比较了解的。在这里,我主要想表达这么几层意思:
第一,“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确实,去年有段时间,社会上有一些不正确的议论,使一些民营企业家内心感到忧虑。其实在发展民营经济这个问题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直是非常明确的。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作了强调。对此,我们是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
第二,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在新起点上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从发展空间看,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多新领域新赛道有待开拓,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一定是大有可为的。
时代呼唤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这也是我特别想说的一点。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也依赖客观条件,但更需要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希望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坚定信心再出发。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虽然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关心、服务民营企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我相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民营企业家一定能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创业史。
我国“人才红利”正在形成
针对就业问题,李强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经济。具体工作中,将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从就业看,有一定压力,但从发展看,注入的是蓬勃活力。李强表示,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年轻人通过劳动和奋斗,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国人口增长由正转负,有人担心人口红利会不会就此消失。对此,李强回应称,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可以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对人口增减可能带来的问题,李强认为,还要作深入分析研判,积极应对。
至于延迟退休政策问题,李强表示,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在适当时候稳妥推出。
部分信息来源:新华社、解放日报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