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与中国裤业丁岩总相约共赴榆林,准备对这个蛰伏在陕北高原上的羊毛裤产业,做一次系统的调研写真。
与此同时,中国裤业年会暨株洲裤业高峰论坛也恰好落幕,丁总马不停蹄从株洲起飞,先我一步到了榆林。
榆林我去过两次,却都是十几年前。作为一名老裤业人,除了对来自高原上的几个羊毛裤品牌耳熟能详外,其余,早已模糊了印象。
在陕西裤业的大范畴里,榆林的羊毛裤产业一直都是一枝独秀,也曾大放异彩,无论如何,在陕西裤业日渐式微的态势下,始终默不作声的发展壮大,渗透着南北市场。但这个带着地域标识的优质产业,如今也沉寂多年。
依托黄土高原与内蒙河套地区的区域接壤优势,作为全国最大的长绒羊基地之一,是榆林羊毛裤始终长盛不衰,并且能一直坚持下来的金字招牌,而这一点,是国内其他地区服装集群无法比拟的。
榆林,是国内唯一与五省交界接壤的地区。曾经的横山县,如今划成了榆林辖下的一个区,就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昔日里的这片土地沙尘满天,黄沙遍野。但如今看去,国家不遗余力的投入巨资来治理沙化,效果已很是显著。
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老一辈先民,大概也正是延续了农耕民族与草原文化的地理属性,土地耕作和游牧相辅而行,所以就有了“羊群满山走,山歌绕梁行”的陕北高原特色。
陕北有句俗语“我们不会让任何一只羊,活着走出陕北!”当然,作为礼物馈赠的除外。这是一句玩笑话,但足以说明羊肉在陕北的日常普及。董仲舒曾言,“羊,祥也。故吉礼用之。”
说到了榆林的羊毛裤产业,便少不了横山的羊和这块土地上孕育出的人才。过去,在陕北,家家户户养羊,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全部靠羊。而这个横山的羊肉,起码在陕西,是有些名号的。肉质细腻粉嫩,并且入口鲜香不膻,肥而不腻,这大概是横山羊肉业内知名的原因之一。
比起横山羊对于人们味觉带来的极大满足,这块位于毛乌素沙漠南沿的不毛之地上,看似平常,但却孕育了一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西夏王党项族人李元昊,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再到近代的我党最初领导人之一高岗……无一不是威名赫赫,都是在历史舞台上书写江山风云的枭雄人物。
如今榆林羊毛裤的几个领军企业的掌门人,如羊老大服饰公司总经理刘勇君,蒙赛尔公司董事长石惠中,七只羊公司董事长贾君享,衣人美公司总经理侯志宏,无不是根系横山,或者跟那片沙海边缘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故土情怀。
80年代曾经享誉国内的四九防寒服,一度畅销不衰,名冠南北,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记忆犹新。我记得我们单位就作为劳保福利,给全厂职工人手一件,的确保暖实惠。
在让榆林人民收获了自豪和引以为荣之余,也让外界的目光开始聚焦黄土高原上的羊毛棉服产业。当时,除了羊毛裤、防寒服之外,羊毛毯也是这个区域的特色产物之一。至今,我家还有一条国营榆林毛纺厂生产的纯羊毛毯。色泽典雅,质量堪称一流。那是父母部队上回来后买的,在当时,也是属于奢侈品了。可惜到了我这里,疏于保养打理,被虫蛀厉害。但老人曾经精心呵护过的物品,我还是刻意留存了下来,作为纪念。
让榆林羊毛裤、防寒服走出黄土高原的第一个引子,无疑是横山境内的国营四九毛纺厂。也可以说,是四九棉纺厂,奠定了后来榆林羊毛产业的发展和基础,四九毛纺厂,功不可没。包括后来榆林羊毛裤领军企业的羊老大、七只羊、蒙赛尔,都与四九毛纺厂有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联影响。
可惜这个曾经在那个时代名闻遐迩的国企,最终因为体制改革,也不复存在。但也正因如此,诞生了羊老大、七只羊、蒙赛尔等大名鼎鼎的品牌。
一代奠定基础,二代树立品牌,三代纵深发展。这便是榆林羊毛裤的发展历程。
榆林市区的变化挺大,街道更加宽广,车流更加密集。不同的是,昔日我来的时候,只有南门广场,而现在,多了几个。
早上八点刚过,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协会的杨会长与凤仪祥服饰有限公司的朱总,专程来宾馆汇合,带领我们一起走访企业。
七只羊是我们走访的第一个企业,与其毗邻的是羊老大和蒙赛尔。引领榆林羊毛裤产业的三驾马车同在高新区辖内,三足鼎立。
董事长贾总恰好出差在外地,不曾谋面。记得这位贾总是陕西科技大学毕业,老牌大学生。我们在中国裤业的年会上见过几次,并有幸在酒会上听过贾总即兴表演的陕北民歌小调。
在杨会长和几位老总的陪同下,我随丁总一并参观了七只羊的生产车间和企业文化。
当然,领导们是视察,而我更关注的是企业风貌和细节。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些企业文化里的红色基因,可以说深入到了方方面面,这在私营企业文化里是我前所未闻的。
大概是老革命根据地的深刻影响,已经深入人心,非常难能可贵。从党支部的建立,到优秀党员以及党员标兵,再到劳动能手,劳模等等的季度考核评选,可以说把政治思想工作和基层建设,已经做到了极致。
说实话,红色基因能够渗入到基层,并且在日常工作里落实,这就算是政府下沉的基层一线部门,也未必能够落实得如此详实细致。这也是延安红色文化的带动,纵观全国,红色文化能够在私营企业里遍地开花,陕北,应该是独一份!
在这个经济效益首当其冲的时代,还能有这份红色的热情和纯真,可贵的让人感动。企业经营管理不光是经济利益,还有人心的管理掌控和统一协调,谁抓住了人心所向,统一了思想认识,也就凝聚了人心,无坚不摧。
包括在后来参观的羊老大和蒙赛尔企业里,也看到了企业文化里的红色熏陶,并且每一家企业都把红色文化的印记延伸到了日常的工作。
在羊毛产业的专业领域里,为了统一前些年当地大小作坊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给榆林羊毛产业带来的灰色影响,这几家致力于羊毛产品专业开发的领头企业,又会同国家质检部门,一起制定并通过了《羊绒产品统一执行标准》,对行业以及产品都做了严格的细化要求和标准,制定了规范。这对整个行业也都是一个质地性的提升和约束。
因为时间紧迫,在结束对七只羊企业的考察后,我们直驱横山朱总的凤仪祥服饰公司。
横山距榆林50km,驱车一个小时左右,国道两边就是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多年的沙化治理,公路两边已经实现人工成林,有效挡住了沙漠化的继续蔓延,已初见成效。宽敞的无定河床已经干枯,在这个本就缺少雨水的季节,飘来萧瑟的风。明长城的痕迹依稀可见,土城墙在风雨侵浊里傲视苍穹,像一座座执守边疆的堡垒。
榆林凤仪祥服饰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品牌,总经理朱总比较年轻,但在这个产业的资历已十分深厚,所以对整个生产机制和品牌运营,都是轻车熟路。
在将近六个小时的探访陪同中,我时刻能感受到年轻的朱总力求突破提升的心,始终在暗潮涌动。实际上,榆林的羊毛产业也急需像朱总这样年轻而锐意进取的新鲜血液,来打破和推动目前的守势。
因为时间关系,对羊老大和蒙赛尔企业的走访只是匆匆而过,丁总分身乏术,匆匆赶往机场。我知道他对这次调研非常上心,否则也不会特意赶赴陕北,也不会专门让我过来。但继续走访企业,显然已经没有丝毫的空隙。
这次行色匆匆,来去如风,是事先安排不曾预料的。而行事低调、不给企业添麻烦是丁总的一贯作风,与我不谋而合。所以本次调研他并没有提前告知榆林的企业老板们。这也导致羊老大刘勇君和七只羊贾君享两位负责人都不知情,出差在外。只有蒙赛尔董事长石惠中刚好身在公司,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细聊,可惜时间匆匆,实在是一件憾事。
在引领榆林羊毛产业的发展之路上,羊老大的企业实力显然是实至名归,当仁不让成为了这个产业的领头羊。无论是企业规模和产品的系列研发更加丰富饱满,优势显而易见。
在杨会长的引导下,我们对每一个厂家的产品展厅都进行了走访观摩。羊毛羊绒的细化和提升应用显然已经登峰造极,标准也是眼目所及,有目共睹。
专注人类的下半身,已经从最初的保暖型发展到了精致美观。从最初厚墩墩的棉服发展到现在的各种羊绒产品,轻巧保暖并且贴肤舒适,并加入了一些科技元素,使内穿打底更趋现代科技与时尚结合。
如果说内穿打底裤是义乌东阳的强项,那么羊毛羊绒保暖打底便是榆林羊毛产业的扛鼎之作。要论价格,东阳的时尚度高,出货快;但榆林的亮点则是羊毛羊绒的独特优势。尽管价格偏高,但两者之间显然没有可比性:各有所长,各有短板。

短板的思索
结束企业走访我也赶往车站,在整个过程中,杨会长一直引导介绍,而朱总则全程驱车奔波,在此深表感谢。
杨会长虽过花甲,面容清瘦,但精神矍铄,侃侃而谈,一路热情引导,令我深受感动。杨会长在几个企业里明显威望甚高,可见他的确是深入基层,心系企业,处处为企业奔走着想。并且每到一地,连基层员工都会熟络而热情的嘘长问短,亲如一家。由此可见,杨会长的确是深得民心。
在这位老人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父兄般的亲近,从心里肃然起敬,倍感亲切。杨会长后来刻意叮嘱:“多写产业,多写企业,不要提我……”
而我的文中,已经算是犯规了。但个人崇敬,却是由心而发。(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裤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