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华纺链” 启航 助力湖北纺织服装产业闯关5000亿

发布时间:2023-04-07  阅读数:20464

“华纺链” 启航 助力湖北纺织服装产业闯关5000亿


湖北日报讯(记者肖丽琼、通讯员郭元芳)国企实力+民企活力成就破局锐力。3月31日,我省首个由民企牵头、国企参与组建的供应链服务平台——湖北华纺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纺链”)在汉揭牌,该平台将成为我省纺织服装产业冲击5000亿产值的“推动器”。

图片

华纺链总部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汉口北,由卓尔智联集团联合长江产业集团、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武汉木兰投资集团等国资平台和珞珈梧桐创投、嘉纺基金等社会资本共同组建。作为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华纺链将依托我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优势,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在线采购、内外贸易、智慧物流、智能仓储、供应链金融等综合供应链服务。

国企、民企、社会资本的结构有助于优势互补,快速构建打造全球领先的纺织服装产供应链。卓尔智联建设并运营了全国建筑规模第一、交易额第二的商贸物流市场——汉口北。在纺织服装领域,卓尔智联已布局汉口北品牌服装城、轻纺辅料城、抖音直播基地,为华纺链“研发设计+标准制定+生产基地+交易中心+电商物流”的模式奠定了基础。华纺链董事长齐志平表示,将充分发挥卓尔智联线下市场和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优势,利用汉交会作为国际经贸平台的带动效应,促进湖北纺织服装产业的业态融合、渠道整合、数字技术与产业对接。

根据规划,平台将发起纺织服装产业母基金。今年华纺链及各市州供应链平台公司将实现平台交易额过100 亿元、营收50 亿元,到2025 年力争实现平台营收500亿元,推动我省规上纺织服装企业稳步增加、全省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过50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进入全国一线方阵。

湖北牵起“一条链”——

让“产地一根纱”快变“手中一件衣”

供应链,工业经济的命脉;纺织服装,湖北传统优势产业。关联湖北重要产业命脉的华纺链,将如何锻造“一根纱”的韧劲?

图片

图片
打造服装产业的“滴滴模式”

3月28日,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注册成立仅4天的华纺链与3家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总签约金额超20亿元,引起业内关注。

“华纺链效率,将代表湖北纺织服装产业的效率”,华纺链总经理夏里峰说。

如果将供应链描绘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是主干;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干、枝与干的一个个结点,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

纺织服装产业的供应链,就是从“产地一根纱”到“手中一件衣”的整个链条。在这个链条的末端,市场变化迅速,消费者需求日新月异。“今天流行什么?电商平台玩法有什么变化?这些信息获取越快,抓住红利的机会越大!”天门起点服饰总经理费文一语道出信息对服装产业的重要性。

“这正是华纺链的优势所在”,夏里峰介绍,华纺链即将上线的服装纺织B2B入口平台,将为服装企业提供政务及前沿市场资讯服务。很快,新型原辅料贸易、服装版权交易、新技术推广、物流信息匹配等模块也将陆续上线。

这就如同打造了服装产业的“滴滴模式”,在华纺链上,纺织服装产业上下游企业随时发布原材料、设计、生产、交易、物流等各环节需求,推动资源快速匹配,提升全流程效率。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服装行业而言,将有效帮助服装纺织企业降本增效。


首个由民企牵头组建的省级供应链平台

华纺链是湖北第三家省级供应链平台公司,也是湖北首个由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卓尔智联以商贸物流、交易市场为切口,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深耕供应链的技术、平台及服务能力受到各方高度看重。

图片

卓尔立足深圳、上海建设的中农网、化塑汇、卓钢链等产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与在新加坡布局建设的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及跨境电商平台兰亭集势协同合作,形成了国内国际联动的供应链能力、畅通的海外市场通路。2020年疫情期间,卓尔利用跨境供应链资源,开展应急医疗物资全球采购,仅用48小时打通国际货物通道,第一时间包机从全球各地采购运回最紧缺的防疫物资,是采购、抢运、捐送医疗物资到汉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机构。过去两年间,在支援随州、河南抗洪救灾、上海抗疫期间,卓尔第一时间组织采购并由自有运力将救灾及生活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现场,也展现了调度供应链资源敏捷的应急保供能力。

卓尔智联也创造了众多通过供应链提升行业效率、降低成本的范例。中农网通过数字化交易、交付体系,将在其平台上进行交易的白糖流通周期从之前的一两周缩短至1到3天,平台交易每吨糖的购销成本,从传统贸易25元/吨降低到7元/吨,大幅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依赖于平台的赋能,大量减少了人力成本,有的客户过去几十人的销售队伍减少到只需两个运维人员。

同时,在产业互联网技术方面形成了领先探索和应用。“泛场景区块链低代码集成解决方案”入选湖北省区块链十大优秀应用案例,中农网“茧丝绸区块链产业服务平台”入选商务部“2022年全国商业科技创新应用优秀案例”。

华纺链组织建设定位很高,对全国现代供应链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开创性意义。 湖北是传统纺织服装大省,相关产业涉及区域广泛,从业人口数量基数大,对区县经济影响深远。如何将庞大的产业和人口,带上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快车,是湖北的重要棋局。因此,华纺链作为湖北发挥地理优势、焕新产业传统的战略结合点和重要的试点平台,受到各方高度重视。从省发改委、经信厅、商务局、国资委到各省直部门到各国资平台,到武汉市、黄陂区,均对平台组建高度重视,调配各类资源,给予了最高效的支持。相关部门及股东单位从大年初三开始,派员加班加点、连续作战,经常工作到深夜凌晨转钟,从项目立项到公司设立仅用两个多月,时间之短、效率之高,历史罕见。


锻长板、补短板 冲击产业跃升目标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全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651家,实现营业收入3358.5亿元。目前,我省纺织服装产业正在打造全要素集聚的优势集群、营造全周期服务的发展生态、绘就全链条升级的发展蓝图,力争到2025年产值达到5000亿规模水平。

犹如硬币的两面,湖北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既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有百余年的工业化纺织生产历史,产业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棉花三大产区之一,产业要素禀赋丰厚;拥有富集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产业创新实力雄厚;也有显著产业短板: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

产业质效提升,实现产业跃升目标,急需补链、延链、强链。

作为冲击产业跃升目标的“推动器”,华纺链以国企的品牌、资源优势叠加民企、社会资本经营灵活的机制优势,实现多方优势互补,有望激发出“1+1+1>3”的效果。

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华纺链将推动全省纺织服装原料、面料、印染、生产、销售、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资源有效整合和区域协同发展。

成千上万的中小服装企业可通过华纺链“借脑”。“平台能够发挥规模效应,吸引优质设计师在线上聚集,通过撮合交易为企业注入智力资源,逐渐形成人才本地化聚集,培育自主创新生态,对服装产业发展壮大产生实质性帮助。”夏里峰说。

同时,通过信息科技手段,中小微企业将能更加便捷获得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环境。

湖北十余个相关产业集群将从中获益。华纺链将分别与黄石、襄阳、 鄂州、孝感、荆州、黄冈、仙桃、潜江、天门等市级国有资本联合设立合资子公司,荆门(天门)棉纺用品、宜昌医用纺织、仙桃无纺布、潜江服装纺织、荆州沙市区针织服装、咸宁咸安区苎麻等将被各种云直播、云展会持续搅热。

华纺链董事长齐志平表示,将建设运营好华纺链这个新平台,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与创新力,交易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供应链平台。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