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户外的第一件事,都是研究穿什么,并引发了 Gorpcore 户外山野风,一股兼顾户外活动和日常穿着的热潮,寻求在都市和山野间取得平衡。
在户外穿搭风潮席卷之下,国内与其相搭配的时尚产业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户外服饰相关企业 1 万余家,其中,2022 年新增注册企业 210 余家;近三年中 2020 年新增注册企业增速靠前,达到 3.4%;成立于 1-5 年的相关企业占到 81.3%。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指出,2025 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 5 万亿元。淘宝天猫运动户外行业总经理米澜表示,其中,运动户外零售市场将突破 1.1 万亿,成为下一个万亿蓝海赛道。与欧美日相比,中国运动户外服饰在整个服饰类目里渗透率处于低位,属于发展空间宽广的高增长品类。
头部运动品牌的户外服饰线在中国市场业绩增长明显。2022 年,安踏旗下户外品牌 Descente、Kolon 及其他品牌合计收益上升 26.1% 至 44.1 亿元。自 2019 年收购始祖鸟母公司 Amer Sports 后,2022 年 Amer Sports 中国市场业务收入及利润创历史最佳,全年扭亏为盈,2021 年底则亏损 3.5 亿元。
国内也涌现 ACMEITEM、UPPERVOID 二普纬度等,试图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的户外服饰品牌。虽然国产户外功能性服饰企业早已扎根多年,但目前能成为全球户外服装品牌的寥寥无几。国内户外时尚,也还未凝聚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集体风向。整个户外服饰市场,充满着巨大潜力和想象空间。

蕉下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轻量化户外行业白皮书》指出,到 23 年底,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2000 亿,消费者会将 77.5%的金额投入到轻量化户外用品的购买上,用户期待的是防护功能更全、轻巧便携,同时兼具实用性与时尚性的产品。
户外服饰的功能性与时尚也在融合,呈现出日常化、轻便化的趋势。尤其是,当城市户外、精致露营开始占据一部分专业 BC 露营和硬核户外的市场份额后,与之相对应的是,日式山系、欧美城市机能山野等轻户外服饰的潮流化正在加速。
图片来源:户外杂志《GO OUT》
从去年开始,一些欧美都市户外服饰品牌开始入驻中国线下商场;UR、优衣库等时尚品牌推出山系风格;Nike 的 ACG、Adidas 的 TERREX、FILA 的探索系列,则是传统运动鞋服品牌推出的户外分支。
近两年,国产户外服饰新品牌发力,资本青睐有加。创办于 2020 年的 UPPERVOID 二普纬度品牌获得融资,专注于面料与工艺,产品均价千元左右;在杭州成立三年的 ACMEITEM,致力于一切有关于 " 轻 " 的事," 轻量材质科技 "" 轻松便捷功能 "" 轻简时尚设计 " 是其标准 .......
图片来源:UPPERVOID 二普维度官方旗舰店
但对于整个轻户外市场,老玩家们具有更强的价格、功能和品牌影响力优势。包括国内户外领域销量第一的骆驼、国内第一家户外上市品牌探路者、冲锋衣的价格比肩国际一线户外品牌的凯乐石,以及海外品牌,迪卡侬、始祖鸟、Columbia、Patagonia、Kolon 等。
如果被问到," 年轻人为什么一定要去穿你的服饰去参与轻户外?" 与传统专业户外品牌不同,多数户外服饰品牌的答案或许是,在硬核户外和时尚风格两极化的市场现状下,切入中间的空白点。
实际上,户外时尚不是新鲜事。Gramicci(小野人)、Stone Master、And Wander、Norbit 等品牌早已出圈,它们既能融入城市生活 ,又兼具户外美学和机能潮流。但这样的国内品牌一直少之又少。
图片来源:Penfield
户外生活方式品牌 Penfield 中国区负责人 Scotie Li说,Penfield 在国内独立运营后在推出一些户外生活、科技类款式,例如用羊毛面料或看起来像牛仔的面料做出具备一定防水功能的服饰;美式复古和山系结合也是一个思路,比如在延续户外复古的基础上,使用具有特殊纹理的起皱水洗面料及具有超强防撕裂性能的 Cordura 面料,结合多口袋设计,融合机能要素,把专业性极强的纯正户外风格进行 " 软化 ",将户外和时尚融合于日常。

在实际经营中,即便不定位为专业硬核户外品牌,户外服饰的躬身入局者还是面临诸多门槛。与时尚休闲类服饰不同,供应链对户外服饰来说起了决定性作用。
时尚服装与户外服饰的工厂不存在重合,完全是两条线。因为面料、工艺不同,户外、轻户外都与潮牌、快时尚服饰,在生产设备和供应链上有区别很大。
时尚、快时尚服装的面料都是现货,而户外服饰的供应链非常复杂,一件产品的每一个扣子、拉链、缝纫线,都需要找到最先进的工艺与技术的原材料。要做到柔性供应链,品牌需要具备强势的上游优势。而很多原材料也需要经过长久的研发,无法直接在市场上买到。
难题也在于,户外服装创新的流程太长了,几乎所有创新都来源于材质创新。拥有二十年户外服装从业经历的杨先生表示," 实际上,户外冲锋衣、羽绒服再怎么解构,也没有那么多款式。假如你去看始祖鸟、Patagonia、The North Face,把 Logo 遮掉,可能不一定分得出来哪家是哪家的冲锋衣。"
户外服饰每年的款式变化不大,但对面料和产品研发更迭要求很高。例如,一些头部户外品牌都会雇佣庞大的研发和供应链管理团队,研发周期以年为单位,成本高昂。而能提供优质面料和纤维开发、工艺研发的工厂对企业的订单量要求也不会低,这导致很多初创企业前期很难跟的上节奏。
户外功能性服饰品牌热醒 Rexing 创始人 Sophia 此前曾在 The North Face 和纤维公司英威达工作,她说,热醒 Rexing70% 产品根据数据反馈,补货周期在 7~20 天内。但在成立热醒 Rexing 之前,她花了五年时间整合国内的上游供应链,才打磨出功能性纺织品联盟体系,包括加工厂、面料厂、纱线厂等 23 家户外高功能性纺织品相关工厂。
" 这 23 家工厂形成一个生态,使得我们能对面料进行快速反应,跑通市场不断研发新产品。其中,冲锋衣、羽绒服这类高功能产品需要参考户外大牌的趋势,使用和一线大牌相同水准的材料和技术,进行提前研发。"
图片为热醒 Rexing 的户外产品
复杂供应链之下,库存也是户外服装面临的一大痛点。" 库销比也是户外服饰的重要一词,关键时候能不能少做,少做的时候能不能有好产品,这是最难的痛点。"Sophi 表示,目前行业内很少有企业可以根据数据下单与做未来预测,这也是热醒 Rexing 为什么对标 Shein 和 Lululemon 的原因。
" 线上什么款式好卖,热醒 Rexing 就开始做什么准备,然后再根据趋势做出判断与调整,数据上升时又需要快速上架,整体非常考验供应链本身的内核能力。"
而在材质、设计与工艺创新上,国内户外服饰行业人才短缺。多位户外服饰从业者表示,国内大多数从业者缺乏深度的专业知识积累,与海外头部户外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业内普遍认为,相较运动服饰,国内户外服饰市场还存在 3~5 年的增长红利期。在这期间,品牌需要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形成文化渗透。可以想象,属于这一行业黄金时代的新画像即将被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