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数字化路径之别:中美两国产业走向分水岭

发布时间:2023-04-20  阅读数:39127

数字化路径之别:中美两国产业走向分水岭


数字化/智能化驱动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相对熟悉的领域。我们每天思考的就是如何将数字化/智能化跟中国的核心产业进行结合。当然这个领域本质还是属于第三产业,也是美国最发达的产业。尤其是最近ChatGPT取得的突破,引起了产业内对于智能化发展的新讨论。


但中国的数字化/智能化产业跟美国的发展路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绝不能照搬美国。


Part.1

中美数字化路径差异

纵观过往历史,美国的产业发展是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渐进式推进,投资也遵循着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顺序。今天美元为代表的VC不太可能倒回去重新去看第二产业,因此美元基金在中国很难理解“进口替代”带来的商机红利,他们觉得这一切在美国本土都已经发生过了。


美元VC关注的点更加“脱实向虚”,信息技术产业之所以在美国蓬勃发展,是他们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人力成本逐渐攀升,只能沿着智能化这条路去迭代。


反观中国,如果复盘中国的产业发展你会发现,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中国尽管也经历了大炼钢铁、改革开放、股市诞生等重要时刻,从第一产业完成到第三产业的跃迁,但是不同时期,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进化都并不彻底。表面各行业上大干快上,红红火火,其实背后又都遗留很多短板。


举个例子,中国是人口大国,耕地面积被视为我们的生命线,但由于长期存在的农村耕种习惯以及土地所有制等遗留问题,使得今天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和科学种植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生鲜的品类创业一直很难,很可能源头就存在着很多特殊性制约。


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第二产业也就是制造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时至今日,逐渐成为中国仅次于房地产的核心产业,但中国人对于本土制造业的把控度却远远低于房地产行业。


过去二十年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以房地产为核心的经济模式,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手段。


房地产商要建房子,就需要钢筋水泥等建材,炼钢需要煤炭、煤炭需要运输、运输需要加油和餐饮。房子卖出去以后,户主必须装修吧,那么装修就需要木材家具、电视空调等家电、窗帘被子等纺织品。


而在房子周围,要有平坦的道路、要有路灯、要有小超市和小饭店、要有夜宵和煎饼摊。围绕一套房子,带动的是全国的产业链,提供的是全国的就业机会。所以,过去二十年,房地产是中国第一个从上游源头到下游完全自主可控的行业。


但今天看似强大的制造业,其实还有很多“功课”去弥补。在过去20年,中国一直承载的是来自全球的下游制造产业链的分工。扮演的角色是高效地利用中国人口红利、便宜的土地、便捷的物流来组织生产,整合供应链,保证产品良率。一句话:干就完了!


但对于生产制造核心工艺流程的控制和改良,我们并没能参与太多,甚至产线用的高端设备都是欧美特殊指定,很多是进口的。这两年,尽管我们在设备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但设备中的核心零部件很多依然依赖进口。所以,业制造强国的提升,不是靠简单的数字化或者软件就能改变的,而是需要从设备到工艺全方面的掌握、自主可控,然后才能因地制宜地去创新。比如去年的二十大会议,国家重新树立了提升制造业,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图片

过去二十年,中国数字化在各产业的渗透


回顾美国过去几十年的产业发展,美国一直做的是顶层设计的事情。因为美国一直引领新的产业发展,所以它的的产业发展都是从食物链的顶端开始。无论从上游的设计,中间的产业链协同,下游的全球化制造控制,这一系列的流程想要保证有序、高效地运转,必须依靠数字化的工具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去实现,所以美国的软件企业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涉及到一个产业的全产业链,同时也是全球化的。


再观中国,单看制造业这个环节,需要软件创新和利用软件降本增效的需求是极为有限的,因为你的成本已经足够低了,只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上游交给的任务就可以了。如果中国不能完整地参与到一个产业的上游到下游,那么数字化/智能化永远无法成为刚需。


所以中国的企业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产业的全生命周期。比如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中国企业从上游源头开始,不断地渗透到这些产业,未来再逐步实现这些产业的全球化,只有较为主动地掌握了一个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才能在一个产业真正开花结果。因此中国走的是一条脱虚向实的路,而”新能源“就是中国目前最好的一张牌。


未来十年,中美两国产业会走向两个分水岭

美国:脱实向虚

中国:脱虚向实


Part.2

国数字化发展不能照搬美国之因

那么如何看待过去十几年,互联网产业在中美两国取得的巨大成绩?


首先互联网的核心在于连接,这个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从它90年代诞生那天起,就没有过多产业链分工的包袱,买一台电脑,联上网就OK了。这是完全有别于集成电路、汽车产业、医药研发等产业的。


互联网的商业本质也很简单,就是产生流量,然后定价流量,然后卖掉流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别看互联网呈现出的形态方方面面,从文字、游戏、社交、电商再到视频,但是它颠覆的是传统的传媒广告领域


图片


上图给出的是2022年Q2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的广告业务排名,我们看到电商、游戏企业的流量变现已经超越了传统广告巨头百度。


其次,互联网虽然对技术有要求,但这是一个更拼运营的产业,在这点上,中国是有着巨大的智力密集型人才红利。


图片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从95万到1000万+,整整增长了10倍。高校的不断扩招带来了巨大的工程师红利和泛智力密集型人才红利,这构成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人才基石,为互联网产业输送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运营人才,所以互联网这个产业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人力成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及“中国长城”的城墙保护。其实中国的很多互联网企业做的也是“进口替代”的事情。有了中国城墙的保护,美国的互联网巨头被挡在门外,14亿的中国人口成为国内互联网巨头的主力消费人群。


虽然美国的互联网巨头看似在全球有着更多的用户基数,但抛开低质量的用户,欧美总人口数加在一起也就10亿出头。所以,凭借着巨大的人口红利优势,互联网中概股巨头在全球的市值比拼中,并不落下风。这也让曾经的美元基金赚得盆满钵满。


单从表面上看,中美两国都出现了互联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如果没有上述三个因素的叠加效应,中国互联网的成功效应会大打折扣。


人性的弱点就是根据过往经验,容易对赚钱有着路径依赖。过往的copy to China模式,曾经很有效;但当产业发生变化的时候,很多路就走不通了。所以今天中国很多产业的投资逻辑,都无法复制当年互联网时代的巨大赚钱效应。


回过头,我们再看看中国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当下中国的智能化产业,走出中国在全球竞争力如何?这个领域比拼的是全球的顶尖的人才、数字芯片生态,以及巨大的资金投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企业即使在海外上市,也不具备竞争优势。所以,国的数字化/智能化之路,一定不是照搬美国路径,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产业优势,跟产业做结合,从而建立起护城河壁垒。


Part.3

中国数字化产业规律

那么,过往几年,中国的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是否存在一些规律呢?我看了过去几年在A股上市的软件类相关企业,经过归类划分后,还是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图片


上图列出的是过去三年时间,在A股上市的软件板块中的信息安全这个细分赛道的上市公司,居然达到了10家,其中大多是在科创板完成IPO。由此可见,过去几年,在国内的数字化软件赛道,信息安全居然是一波系统性的机会。


此外,去年我们一直在看数字化和智能化在工业场景的应用,正好跟激光产业产生了一些交集,后来我们对激光类的上市公司做了一些研究和盘点,同样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图片


从上图看出,过去二十年中国的激光产业出现了两次分水岭,第一批的企业是在2000年左右成立,在2010年以前完成了IPO。第二批企业诞生于2006年前后,在2018-2022年系统性地迎来了IPO上市潮,而且上市后的市值表现都相对不错;这说明激光产业链经历了两波浪潮后,下游应用场景得到巨大释放。所以在工业场景领域,激光产业是过去几年难得的系统性投资机会。


每隔几年,在中国本土都会有一波系统性的机会诞生。真正的投资机会,最终是留给有准备的投资人;此时此刻,也许一些投资拐点正在显现。


当你在迷茫的时候,一些事情也许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本文节选自公众号常垒资本《2023,VC投资的分水岭》一文,略有删改。


文章来源: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