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的本质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贵生老师是这样定义的:它是从过去的线下模式升级到互联网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网站、信息平台或交易平台,而是借助于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塑造它们原有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再造流程。
特别是,把数字作为首位要素,赋能每一个流程和环节,从而创造新的价值链关系,甚至拓展价值链形成的空间,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构建现代供应链,产业互联网平台模式宛如“帝国”一般,平台企业+“应用”所组成的商业帝国正在改变很多行业,成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态。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牵头企业,未必是行业里面销售额或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
任何企业都可以做平台,但成功的关键要在于:你的平台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如果不能产生“帮助别人挣更多钱,或者省很多钱”的能力,那么你的平台张力一定是不够的。
做产业互联网,逃不掉的4大挑战
当前,产业互联网已经发展多年,但是目前大量产业互联网平台还是遇到不少问题,对于想要做好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来说,迫切需要重识产业互联网的资本逻辑、商业逻辑、生态逻辑、技术逻辑,以便更好地服务将产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贵生梳理了做产业互联网平台面临的4大挑战,一起来看看:
挑战一:如何平衡盈利逻辑与平台估值逻辑间的冲突
从财务报表上来看,有的产业互联网营业收入高,但毛利却很低,所以该商业模式在市场上估值不高。实际上,目前大部分产业互联网平台都不挣钱,但可以靠着不断的A轮、B轮、C轮、股东输血活着,这就使得平台的盈利逻辑与估值逻辑之间存在冲突。
挑战二:如何将产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
原来的企业做产业互联网平台,通常只关注贸易流通领域,只抓住产业链供应链中单一环节去赋能,如销售、采购等环节,没有打通全产业链条上的环节,这样是做不大、也做不长久的。那企业如何挖掘新的利润点?
黄贵生老师认为,必须要从生产制造端做延展。
同样,做工业互联网如果只关注生产制造端,没有及时掌握有效的供应链需求信息,也就无法做到根据供应链末端的需求进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无法更好地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做工业互联网一定不是简单地看故障率,或单一产业环节中的一些变化,而是将生产技术和业务场景贯穿起来。这之后,追求用户体验的极致,就一定会产生商业价值——这是原有产业中,受限于环节无法打通的情况下,所达不到的一种商业价值。
所以黄贵生老师认为,产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必须相向而行,深度融合,打通产业全链条。
挑战三:如何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精准扶持企业、盘活区域经济
那些早期靠着政府财政奖励、租金补贴、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做的招商引资已经过时了。
所以黄贵生老师认为,产业互联网一定要有能力帮助地方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精准扶持企业、高质量招商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如何实现呢?
利用产业互联网平台,吸引更多优质的互联网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并完善地区的产业配套设施,从而做产业整体的效率提升,赋能地方政府发展地域经济,对外招商引资。
挑战四:如何将数字化科技与产业科技深度融合
数字化科技,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AI、云等信息技术,必须与更多的产业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方能更好地做好产业互联网。
如大规模定制化生产,需要依靠数字技术让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更通畅,将下游信息反馈给供应链上游的制造企业,制造企业依赖先进的生产技术快速响应个性化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真正改变产业底层运营逻辑!
文章来源:产业互联网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