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地方动态│广东:“五大提升行动”按下快进键 制造业当家瞄准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3-06-26  阅读数:44896

地方动态│广东:“五大提升行动”按下快进键 制造业当家瞄准新突破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提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释放新兴产业动能,奋力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再造一个新广东”创造新辉煌。

6月20日,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围绕“十大新突破”,全会强调,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并进,抓项目、建平台、优环境并推,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定下“施工图”

构建营商一流“大环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制造业是广东产业的鲜明底色,也是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今年年初,“新春第一会”——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广东省制造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6万亿元大关,拥有70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8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亦显示:目前广东制造业增加值规模约占全国的1/8,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四成,贡献了近四成的税收,吸纳超三成的就业人口……广东在过去一年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交出经济总量12.9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的亮眼成绩单,背后显然离不开“制造业当家”。

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再次强调了实体经济和自主创新。总书记要求广东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6月,广东制定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简称“制造业当家22条”)。这份“施工图”进一步明晰了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了2027年制造强省建设迈上重要台阶、2035年全面建成制造强省的战略目标。

为实现2035年的战略目标,广东将着力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等五大提升行动。

锚定目标,勠力将“施工图”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全面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将让广东的“制造业当家”更名副其实、底气十足。

营商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让更多制造企业生根发芽。近年来,在各项政策推动下,广东制造业获得的金融供给总量创历史新高。2022年,辖区内制造业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同比增长68%;新增制造业贷款超过5000亿元,约为2021年增量的1.65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为3700户国家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超过930亿元。

税收便利更是年年有新:纳税人缴费人从“进两家门”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申报办税从手写录入到网上申报、自动算税……办税便利程度不断提升,正是广东改善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广东正在抓好大环境建设,打造起支撑“制造业当家”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制造业企业沿着“施工图”和“路线图”安心经营、全力发展。




引进“大项目”

大手笔推动“大产业”发展




如今,翻开广东产业地图,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张风劲潮涌的南粤制造业画卷:

沿着珠江东岸分布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璀璨夺目,广东汇聚起一大批电子信息零配件隐形冠军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我们这里平均每分钟就有195部智能手机出产,每天有38个高价值发明专利诞生。”长安镇党委副书记戴浩平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在OPPO、vivo两大龙头的带动下,长安智能手机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配套齐全,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企业成长,智能手机生产、销售、维修等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形成比较完善的智能手机配套产业链。

更令人欣喜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带的相关资源和需求也在广东全域以辐射性向两端呈“哑铃”型扩散。有关数据显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

而在广州东部,总投资162.5亿元的粤芯半导体12英寸集成电路模拟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三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不久之后,这里将矗立一座崭新的芯片生产车间;位于番禺的因湃电池生产基地也已破土动工,这是广州当前投资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涉及投资额达109亿元。

有了芯片和动力电池的支持,广汽埃安发展势如破竹。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累计销售27.1万辆,同比增长126%,创造销量增速新纪录。强链补链下,2022年广东汽车产业年产值超过1.15万亿元,成为广东省第八个超万亿元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业集群的蓬勃发展是广东制造业向高阶进军的缩影。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共实现增加值1.14万亿元,增加值增速达3.1%。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透露,为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广东将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培育新增3-4个超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和4-5个超五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展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储能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海洋工程装备、农业机械、食品工业等产业。

据悉,瞄准如何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待解之题,广东正全面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定战略性产业集群技术攻关任务清单和“卡脖子”问题清单,组织开展“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实施“广东强芯”工程等战略专项,全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重大项目支撑。6月19日,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聚乙烯(PE)装置开工建设。这座年产50万吨聚乙烯的新装置将满足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该装置计划于2025年投产。当前,随着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恒力(惠州)PTA项目加紧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广东逐步形成从上游炼油、乙烯生产到下游精细化工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

今年以来,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东华新能源项目、超200亿元的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等重大项目陆续动工……一批大项目好企业纷至沓来、扎根广东。

涂高坤表示,接下来,广东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推广“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抢抓全球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机遇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




搭好“大平台”

汇聚“大企业”创新势能




未来,广东要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要不断破解难题,加速提升广东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产业升级的浪潮,广东的制造业企业做好准备了吗?

走进蒙娜丽莎的特高板数字化示范车间,这里集结了意大利萨克米连续辊压成型机、工业4.0智能化釉线设备、超大规格岩板喷墨机等全球尖端陶瓷岩板智能制造设备,原来粉尘飞扬的“土灰”工厂变成了明亮整洁带着“青绿”色彩的数字车间,AGV机器人行走自如高效搬运,一条年产值3亿元的自动化瓷砖生产线可24小时开动,排产周期从7天缩短到1天。

在格力工厂,除了家电主业,这里先后引入了智能装备、精密模具、新能源、预制菜等多个产业领域。目前,其高冲类模具每分钟最高可达380冲次,追平国内外领先水平,其智能装备方面,基本完成了从工业机器人到核心零部件、数控机床的产业化布局,为客户定制化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大型自动化生产线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美的厨热工厂,为了满足在更短交货期内交付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工厂在“端到端”价值链中应用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其他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使单位生产成本降低24%、交付时间缩短41%、研发时间缩短30%、缺陷率降低51%;2022年10月工厂荣获“灯塔工厂”荣誉。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是广东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招”。当前,广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约6.9万家,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广东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跃居全国第一。

为进一步汇聚企业的创新动能,广东还坚持打造了一批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产业发展平台。近日,散裂中子源二期已批复立项,今年下半年可动工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对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支撑能力。截至目前,位于广东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4家、数量全国第一,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25个、位居全国前列,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3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图片


来源:《羊城晚报》6月26日第A02版报道,记者:孙晶、陈泽云、许张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